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甚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流离失所?红粉美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份子的沽名钓誉?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妒忌。我在隐隐当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平白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末的自然,几近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末纯洁,纤尘不染。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
黛玉性情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和对世俗的嗤之以鼻,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不管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顺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情,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哀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烈,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托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因而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痛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本身的脆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团体无情的抹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写,那末我可以感遭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旁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
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仍然那末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甚么"兰桂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