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无数次空想过未来的样子
文/洛卡
前路道长且阻,而我以一腔热血英勇相迎
2010年冬末,我决然坐上了北上的火车。那一年,我大四,周身还环绕着梦想的光芒,我无知却无所畏惧,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
我终是不顾父母反对,怀揣着三千元积蓄和暖心的梦想踏上了这一场未知的旅行。
曾的曾,我无数次空想过自己未来的样子。
或许,我能成为一位热情公益,接触五花八门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记者,又或做一位不出家门半步,却能够用键盘敲出全部世界的职业写手。兴许,我还会拿起曾放下的画笔,当一个富有创意的画家。
但是,用“或许”“兴许”拼凑出来的始终都只是跳跃在我脑海中的假想。而这一次,我要做的事情是和真实的未来相逢。
列车载着我不断向北,我的心绪也变得越发沉重。抱紧怀中那还有点儿余温的餐盒,想到泪眼婆娑与我挥别的母亲,我的心纠成了一团。说实话,我真是一个狠心而又自私的女儿,假借着梦想的名义,在他们眼前肆意妄为。
母亲原是万分不同意我离家北上的,而父亲也未必心甘甘心地同意。从小到大,只要我一掉眼泪,父亲便铁定拿我没辙,只能由着我买了车票,大张旗鼓地整理行李。
临行前一晚,母亲与我长达一周的冷战,终究以她的投降而宣布结束。母亲塞进我行李箱里的各色药品、故乡的风味小菜、厚重的棉袄,让我以为她终究愿意放我高飞,她一句“出去看看也好,有比较才会知道家的好处,待不下去了就早点儿回来”却让我的自尊瞬间破碎。
我赌着一口气和她犟嘴,抛下“不混出个模样,坚决不回家”的狠话,然后憋着气再没同母亲说一句话。
梦想的远方,是个和空想中不一样的地方
有人说,失去便是得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决定,在放弃间失去所该失去的,得到所该得到的。只是我从南至北,失去的安逸吹糠见米,至于该得到的却迟迟未能如愿以偿地得到,迎接我的只有颠沛流离的无所依傍。
初到北京,我暂租了一个床位。大通铺人多口杂,房间里弥漫着奇异的气味。最令我难以忍耐的,是夜晚室友磨牙的声音。
我原不是多么娇贵的人,却没有想到来北京的第二天,便开始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为了节省开支,我咬牙想要靠身体性能自我恢复而没去医院,却没想到这一恢复便是一周。
这一周中,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城南跑到城北,展转多趟车,面试了几家公司,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所谓的不尽如人意,结果不过就是两种,他们挑剔我,抑或我厌弃他们,缺的就是两情相悦的一拍即合。
家里打电话来询问我的近况的时候,我早已心急如焚,为着和母亲赌的那口气,却伪装风轻云淡,说已找到适合的工作,但是还想等等看会不会有更好的。
不知道是否是每个未曾真正踏上社会的人,都将第一份工作视为神圣,有一种“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的情结。毫无疑问,我偏执地具有这样一种情结,固执地不愿意将就,以致于迟迟没能真正安定下来。
某一天,面试结束时已经是华灯初上,望着灯火通明的街头、四通八达的道路,我的心在这寒冷的冬季里空荡荡地漏着风。
这城市那末大,我却无所依傍,不知该走向何方。这一刻,暖心的梦想早已变得淡薄。
接到母亲电话的时候,我有那末一瞬间想脱口而出说:“妈妈,这只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冰冷城市,并没有所谓包容所有人梦想的阳光,我想回家。”但是,我还是咬牙忍住了,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再难,我也要走到再没有路可走的那一刻。
我在路上,徘徊过,迷茫过,却从不曾停下脚步
人生完善的事情始终太少。
让步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半个月后,我带来的三千元钱已花得所剩无几。我别无他法,为了支付昂贵的房租、为了吃饭、为了生存,我不能不接受一份与我梦想差之千里的工作。
每天早起赶公交,倒两班车,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路上。吃盒饭和泡面,摒弃所有的文娱活动,做这个城市最普通的上班族。()我磨平了来时的棱角,变得平和而世俗,渐渐领悟了母亲的话,人生不止有梦想,还有烟火,所有的梦想都需要烟火的支持。
“就这样吧,放弃吧!”这样的话语常常在我心底疯狂地叫嚣着,但我还是选择了努力屏蔽,想着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所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这段最煎熬的日子里,给予我帮助最多的还是最初对我最决绝的母亲。她安慰我,向我传授她的人生体悟,教会了我怎样坚持。
我曾惧怕,倘若我继续留在这座城市,有朝一日,会变成一个麻痹的人,被生活压迫着,牵着鼻子走,翻不了身却也割舍不掉这些年的所有。离不开,放不掉,终究会变成连自己都陌生的样子。
所幸,这样的日子并没有延续太久。机缘偶合,我等到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每天被梦想叫醒的日子是幸福的。就算工作繁琐而又冗杂,但是一步步地向梦想靠近,我满心欢乐。
很久不曾假想过的未来样子,在接近未来的现在,终究逐步变得清晰起来。
我走在来时的路上,曾徘徊过,曾犹豫未定过,却终究在坚持好久后,在转角遇见了我梦想中的幸福。
我希冀着,有一天,我会满载着光荣荣归故里。不为最初的倔强和赌气,而是为了向那些爱我的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更是为了对自己选择的人生英勇地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