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很多人努力了却还死了一地?
文/古典
难道那些名人说“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是假的吗?他们好像没有必要骗我啊?
我想你说得对,主张这个观点的人,虽然不乏有沽名钓誉用心不良者,还是有相当部份的成功人士的发自内心,他们仍然在坚持说“只要做你酷爱的工作”或“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答案是,成功人士有自己独特的视觉盲区。他们常常堕入叫做“成功漏斗”的心智模式中去。
甚么叫做“成功漏斗”?从现实的案例分析中我们能够知道,成功事件虽然常常不太可能完全复制,但是却自有自己的模式。
第一步:看到趋势:朝传球的方向跑
在我还没有发育到完全展现出来不合适打篮球的天赋的年少时期,我参加了年级篮球队,并且学到了篮球第一课,第一、打篮球不光是投篮,重要的是要跑位。第二,不要朝球的位置跑,要朝传球的方向跑。
职业生涯计划多年,我深深理解这个道理,特别对“体力”不好的职场新人,不要向现在的职业最高点方向走,要向未来的职业方向走。不要做现在能兑换价值的事情,要做未来能兑换价值的事情。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没有生存问题,三十岁前,不要想着赚钱,要赚本钱。
我的一名朋友被约请参加奥运会的演播,但是他正参与汶川地震的一个救灾活动,所以婉言谢绝。回来以后,失去了电视台的编制。我告知他未来的趋势在互联网,如果你想重新赶超同事,现在可以去视频网站应聘。他们肯定稀罕死你了。当时09年,优酷土豆等网站其实不算太火,而且也远不及电视台的气势。最后基于很多理由,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几天后的课堂上,我举例子提到这事。说者无意听者成心,其中一名听众却暗暗做出一个决定。他几个月后从地方电台离职,进入视频网站。3年后该网站上市,前短时间再吞并另外一家门户,而那位同学,早已位列总监仙班,职业收益颇丰。
所以刚进入职场,体力和能力不是最强,记得向球的方向跑。或许一个对行业趋势的分析能帮你看到前景。如果你期待更大的成功,则需要看到更大的格局与趋势,耐心下一盘更大的棋。
第二步:具有才华与能力
但仅仅看到趋势与定位,绝不会让你成功。
我爸有段时间总在抱怨,说我们家曾有过买一个房子的机会,但是由于种种理由错过,甚是惋惜。我告知他这没有甚么好惋惜的。没有遇上那个高潮的缘由不是没有好的房子,而是没有投资的意识——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还没有把房子作为投资手段,大部份人只是帮自己准备个好或坏的住所。
所以第一,不是你错过了那个房子,事实上你从2000年开始买甚么狗屁房子都能涨N倍。第二这机会乃至到今天一直都有——如果我们那个时候买个深发展股票,现在也长了几十倍,难道不比房子值钱?关键还是我们没有这个意识和眼光啊。
不过我们家用这么多年来投幸福和安心,倒也值得。
趋势与机会到处都有,但是如果你看到,你就仅仅是观众。而决定参与和投身其中,则需要巨大的判断力。这其中差异巨大。看到趋势那叫视力,而投入趋势,才叫眼光。
但是看到趋势,决定参与就一定能够成功?其实也不一定,你还需要具有能够参与进入的能力与才华。就好比当年三国,天下大乱,各地枭雄辈出,谁都知道赢了就是皇帝。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剑锋所指,人心所向?曹操把着天子、孙权占着江东、刘备流着皇叔血统,这都是才华与资源。
几年前的北京房市,谁都知道会继续涨价,但是也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得去,有人缺钱,有人缺意识。现在的电子书、移动互联、手机制作,也是人人都看到的趋势,但是能玩得好的又有几人?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金储备一度超过了世界四大银行的总值。当我们雄心万丈的准备“买几家国际大企业玩玩”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国内能够领导跨国企业的领导人材几近寥寥——能够流畅讲英语的倒是很多,能够多元文化管理的就稀疏,而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的,几近没有了。
所以,比错过趋势更加恶心的,是看到趋势却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手——以此献给刚刚进入职场,忙于思考“公司战略、时期机遇、商业模式、定位”等的职业新人,当我们眼睛愈来愈高,手愈来愈低的时候,我们渐渐会成为一只长颈鹿。
也以此提示“吸引力法则”的盲从者,我觉得比吸引不到机会更恶心的情况是,机会吸引来了,你却HOLD不住。我觉得吸引力法则的真意应当是,如果要吸引外界,先吸引自己。
总之,需要具有能力,你才能成为竞争者,而不是观众。
第三步:坚持与机遇
如果你能过前两关,恭喜你,从炮灰升级为游戏玩家,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高手过招,除各自的内力招式,常常还需要一些机遇与运气。
《异类》一书中提到,大部份的IT英雄诞生于美国50年代——如果你诞生太早,则IT革命来临时,你已年过30,家庭负担太大,机会本钱增多,不敢放手一搏。如果太年轻,则无力积累足够对电脑的才华与资源。所之前者更多成为“观众”,而后者更多成为“跟随者”或“炮灰”。
我们知道,福布斯排行榜的财富英雄们,也各有各的机遇。大陆的借着互联网起飞,台湾的借着加工制造业腾飞,而香港则遇到了地产大潮。周到的计划,和计划外的机遇,都是成功的不二因素。
作为70后,我酷爱《英雄本质》里的小马哥。周润发凭这部电影一举从票房毒药晋身影帝,把全部80年代的香港影视圈变成“周润发时期”。()当他回顾自己的演艺生涯,他认为《英雄本质》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我在香港拍了七十部电影,只有《英雄本质》是一生难得遇上一次的好片。七十分之一的机会!我现在在美国一年只拍一部,就算拍二十年也只有二十部,而我可能再也碰不到另外一个《英雄本质》。”
七十分之一,这或许就是机遇和坚持最好的注脚。
第四步:成功了!
一直到现在你回头四顾,才发现身旁当年同行者已七零八落,一直能走到今天的没有几个。你们拥抱,拍着肩膀相互感叹,人生不容易。
好的,这个时候,镜头打过来,闪光灯亮起来,麦克风伸过来,大家围过来你问,为何会成功?
当你从漏斗底部向上看,你能总结的就是,“我看到了一个趋势,然后就坚持一直走下去。然后成功了。”或你要说的再文艺一些:“发现心中酷爱,坚持追随,不要放弃,就是成功。”
这与你是实话,你看到了趋势(时期机遇),心中酷爱(兴趣匹配),然后一直坚持(有到达生存底线的能力与才华,并且不断提升),然后你继续坚持,不言放弃——永生才能救世——一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机遇。
但是如果你能走回去看看,你会发现很多看到趋势,并且内心酷爱的人却缺少能力资源的人,只是成了观众(默哀下考公务员又被刷下来的人们吧)。很多看到趋势,具有才华却竞争不过的人,成了炮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年龄是2.97年)。还有一些死在最后一关的人,他们或许其实不比成功者坚持得更加短,却还是没有等到机遇,他们没有成为先驱反成先烈,音容宛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团购网站吗?)
坚持与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成功的条件有很多,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点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