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念 > 正文

给年轻人的三个分享:让我的过去,告诉你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1-05-29

给年轻人的三个分享:让我的过去,告诉你的未来

给年轻人的三个分享:让我的过去,告知你的未来

文/沈博阳

前些天受邀在复旦大学做了一次内部演讲。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校园做分享,也是第一次静下心来,总结和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心得。现在把演讲的内容记录下来,分享我求学和职业发展进程中的三个经验,希望能够对更多的年轻人有所帮助。

我的第一个分享:厚积薄发,时刻保持自信

我现在是LinkedIn的全球副总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区总裁。用某些标准来衡量,可以说我获得了一些成功。固然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渐入佳境。说我成功的人,只会用现在的高度来衡量。不到41岁做到现在的位置。但是,如果把我的职业生涯拉成一条曲线来看,这是一个经历了非常长时间平缓上升乃至停滞的曲线,最近的四五年才开始加速的上升。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进程。我让同事依照我LinkedIn档案上的信息给我画了这么一条横向的时间轴。这就是我过往20多年求学和工作的曲线。我的三个分享,都是围绕着这条曲线展开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2005年加入Google的时候,我已32岁了。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位工程师。某种意义上讲,我的职业发展是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积累进程的。我92年到96年在南开大学读书。用传统的眼光看,我应当说不是一位好学生:没取得过一次奖学金,没有当过学生会干部,也没有甚么徒步旅行、跑马拉松的壮举。但是,我的大学生活还是非常充实的。谈过恋爱,做过生意,拿了两个学士学位,考了托福和GRE,在本科一毕业的时候,就非常荣幸的拿到了UCLA的奖学金,出国留学。总结一下,我没有随大流的去做一些事情,但是,我没有虚度时间,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我时刻保持自信。

到了美国以后,我遭到的冲击和改变是非常大的。大学四年浑沌以后,第一次,我感觉到了对学习的兴趣,发自内心的开始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固然后来总结了一下,多是由于美国的教科书都比较贵,动不动100多美金一本,所以舍不能不读。固然这是玩笑。可能更多的是孤身一人在美国的压力,给了自己很多的动力。另外就是那种非常好的学术氛围,很容易把自己感染。

由于中间转了一次专业,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我已27岁了。27岁才开始开始工作,和那些21岁22岁就开始工作的美国人比起来,在起跑线上已落后很多了。后来,一直在几家公司,踏踏实实的编程序,严谨的研究技术,一干就是很多年,标准的美国码农。离所谓的成功还差的很远很远。后来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转换轨道做商务。再后来从Google跳出来,创业做糯米网。从之前最多管理不到十个人,到一下子管理2500多人。到现在,成为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的高管,一下子渐入佳境。

回顾起来,之前的很多看似平凡的努力,都是一个积聚能量和准备的进程,都是一个厚积的进程,缺一不可:

做化学研究的背景,让我晓得了科学的那份严谨;

工程师的背景,让我养成了逻辑思惟的习惯;管理系的学习,让我在很早很早就种下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种子;

美国孤身一人的经历,让我增加了很多抗压的能力;

初期语言的障碍,对美国文化融入的困难,让我对现在的状态、现在的生活更加的珍惜;

商务BD的工作,让我对商业世界的认知,对业界人脉的积累,对人与人的沟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创业苦逼的四年,更是对自己的管理带宽,对自己的坚韧,对自己的气度,对自己对人的把控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看似不相干的这些经历,正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做了一个铺垫。

每一个人的求学和职业生涯,都会有一些高高低低,有些人比较荣幸,成名很早。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么荣幸,比如我,会经历一个非常长的发展期。这些都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保持自信,深信自己的能力和未来。

我的第二个分享:不要迷茫,掌控好当下

曾有位年轻的下属,在他辞职出国留学之前,找我谈心。他和我说:D哥,我很迷茫。我问他为何?他说觉得没意思,打开社交媒体,都是各种各样的负面,社会充满了负能量。对自己的前程也很迷茫,到底自己合适做甚么,想不明白。工作几年后选择出国留学,也是一种回避,总之非常迷茫。问我有无甚么好的解药。我想了想,对他说:首先,这个社会没有这么不堪。如果我们认真去看,社会上还是有着更多的正能量,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其次,忧国忧民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些都不能为我们所左右。对你,对你这样的年轻人,最重要的不是看未来的10年,更重要的是掌控好当下。当你迷茫发愣的时候,捧起一本书来。发愣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读书是在增长知识。

我个人的经历也是如此。当年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就是22岁孤身一人来到洛杉矶。英语不够好,长得不够帅,没有爹可以拼,没有绿卡。我也曾迷茫过。后来工作以后,也会常常的迷茫。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良好的读书习惯,给了我很多的能量。我记得在美国念书的头三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谈过恋爱。一周工作6天,只有周日一天休息。休息的时候做甚么呢?是去学校附近的一家和星巴克开在一起的书店。在那里,一杯咖啡,几本书,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看书就是我的休息。最少那个时候觉得特别踏实,觉得没有虚度时光。

我这里要分享的不是读书,而是掌控好当下的这类态度。你可以看不懂未来,你可以旁皇,但是与其迷茫,不如掌控好当下,过充实。这样一定会有欣喜在未来等着你。

我的第三个分享:掌控好几次重大的决定

人生中更多的是平凡和积淀。我见过一些计划性非常强的人,巴不得把自己的人生计划的完善无缺。但其实计划常常赶不上变化。大多数的人,可能都会和我一样,平凡的生活。但是,非常重要的是要掌控好人生中的几次重大的决定。上帝是公平的,给每一个人的机会或早或晚都是类似的,关键是你能够做好准备,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或主动或被动,掌控好,捉住他。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人生中的几次重大的决定。

1,去美国

在大三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去美国。那时候出国还没有这么热,特别是本科毕业出国。我在大学,又不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英语也一般。大三那年,我父亲去美国考察,回来以后向我描写了美国的种种。一下子就激起了想去美国念书的愿望。就是那末一个点。记得大三那年的寒假,整一个假期,除年三十和初一两天,都是在宿舍里一个人度过的。念英语,练听力。结果掌控住了机会。TOFEL和GRE考的都可以,顺利的出去了。

2,换专业

一开始在UCLA环境化学专业学习。导师年纪50多岁,很慈祥,对我非常好。给了我奖学金,而且让我直接读博士。我在学术上进步的很快。成绩很好,实验进展也非常顺利。两年就已发表了两三篇学术论文,并通过了博士候选人的考试。依照那个速度,我在27岁左右,就可以成为博士,然后就是博士后,教授……一条看似很顺利的路在等着我。但是,我渐渐的发现。做学问仿佛不是我想要的:拿更多的经费,招更多的学生,写更多的论文,拿更多的经费,循环往复。我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曾很长时间泡在四通利方的BBS上,成了出国留学论坛的版主。后来又自学搭建了一个网站,专门为想出国的学生提供资讯和帮助。因而我开始旁听了几堂计算机系的课。后来,决然毅然的选择了换专业。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一方面是对导师的可以说是背叛,一方面是对博士的放弃,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名字后面如果能加上博士两个字会非常的自豪,另外一方面也是放弃了全额奖学金,生活会非常的拮据。还清楚的记得,当我提出离开的时候,导师对我说:你再仔细想一想。你不知道你在学术的道路上有多大的潜力啊。你可以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先拿到博士再做决定。还清楚的记得,我离开实验室的那一天,导师苍白的头发和失望的眼神,他和我说:祝你早日实现你硅谷百万富翁的梦想。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勇气再次面对他。

3,加入Google

在范围比较小的两家创业公司做编程四年以后,我选择了加入一家大公司去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雅虎Overture。加入雅虎后不久,有一天,发现同事们都聚在一起,谈论一个产品,原来是Google上线了Gmail。竟然在线邮箱可以做的这么炫,容量可以这么大。后来,又有一次类似的经历,是Google上线了地图。这两件事情对我震动很大。竟然有这么一家如此创新,如此牛逼的公司。我觉得我是很不错的工程师,如何证明自己很强?加入Google!固然,还有一个想要加入Google的缘由,就是我看到了自己在美国的天花板,我想要回国发展,做一件更大的事情。当时,雅虎已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发展的不好,没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了。可是Google还没有进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机会。因而,就开始了艰苦的面试,终究如愿以偿在2005年搬到了硅谷,加入了Google。现在看来,这是很正确的一个决定。我加入后几个月,开复就宣布加入了Google,因而我很快就加入了landingteam,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加入千橡团体,创业糯米网

很快在Google做了将近5年的时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是变化的时候了。那时候有两条路,一是独立创业,二是加入一家本土公司。独立创业很快就被否决了,主要的缘由在于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加入本土公司,腾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和Google没有一个本质的区分。我要去一家更加本土的公司。那时候人人网做的很火。因而主动通过朋友引荐,和陈一舟聊了一次,感觉不错:千橡不大不小的范围,会有更多的空间;千橡有很多资金许诺我进去以后,会允许我内部创业。因而工资都没谈,就决定加入了千橡并很快开始创建糯米网。现在想起来,是被忽悠了。固然这是玩笑话。()那时候,我Google很多同事都在斟酌其他机会,但是,他们看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少150万年薪不谈,少100人团队不谈……我那时候根本没有想这些。我想的更多的是发展的潜力和未来的空间。工资方面,不算Google给的优厚的股票部份,单单是现金部份,就足足减了一半。现在回想起来,做糯米网的四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四年,管理带宽的提升,创业的经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的了解,这些这些,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5,加入LinkedIn

把公司卖给百度。又到了一个重要决定的关口。是继续做下去,克服眼前的困难,把糯米网在百度体系下做大做强。是选择独立创业,再干一件大事。还是其他的选择。这时候候LinkedIn的机会出现了。我和LinkedIn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具体我为何加入LinkedIn,缘由很多。现在只想讲一个缘由。在我职业发展的这个阶段,单纯财务的成功已不能有很大的满足感了,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在个人获得成功的同时,为社会为年轻人做一些事,产生一些影响力。这就是LinkedIn这个机会最最吸引我的地方。我们都去过很多跨国公司在亚太的总部。管理层里面,有很多日本人,印度人,新加坡人,美国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其实不多。是我们没有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吗?其实其实不是。我们有非常多的优秀的职场人士,我们有非常多聪明的年轻人。我们更多的是缺少一个机会,缺少一个国际化的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成绩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场精英,是我的梦想。

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我掌控住了,做出了相对正确的决定。人生中真的不需要太多的决定太多的变化,但是,几次最重大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做的三个分享:厚积薄发,时刻保持自信;不要迷茫,掌控好当下;掌控好几次重大的决定。我既没有天赋秉异,也没有运气过人,我能够做到的,你们一定也能够做到。希望这三个分享能够和大家产生一些共鸣;希望这三个分享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