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每颗心灵,朝着春季的方向眺望……
文/张军霞
一
那天,母亲到邻居家去借东西,6岁的她独自在客厅看电视,谁也没想到,灾害就在这时候无声无息地降临了:客厅的屋顶上,已老化的电线突然闪出火花,将窗帘燃着,接着是沙发……等到人们闻讯赶来时,屋内早已烟火弥漫,被抢救出来的她浑身80%以上烧伤,那张本来清秀可爱的脸更是面目全非。
卖掉家里的房子,借债,花了很多钱,她的情形仍然很糟。有人劝母亲:“不如将孩子丢到马路上,让好心人捡了去吧!反正你们还年轻,将来可以再生……”就连当父亲的,也失望地说:“再治下去,我们的命也要搭进去了。”
母亲痛苦万分,趴在她的床边泪流不止。天亮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她醒了,忽然小声跟母亲要求:“给我拿一面小镜子来,好吗?”禁不住她再三的要求,母亲买来一面小镜子。她将它放在床头,调剂好角度,然后才微笑着说:“从镜子里面,能看到窗外的那棵树。等到它发芽了,春季就来了,我还要去读书呢!”
多年以后,她成了一位作家,笔下的文字总是传递温暖和气力。很屡次被人约请去演讲,母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她,一次次动身。
每次演讲归来,她总爱跟朋友们说:“是母亲成绩了我,即便所有的人都反对,她仍然不肯放弃……”母亲却说:“是你对春季的向往,成绩了自己!”
二
6岁,她的父母双双病故。11岁,她去给人家当童养媳。19岁,她的第一个孩子夭折。23岁,感情甚笃的丈夫,参加抗日牺牲。
25岁,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再次夭折。解放后,她谢绝政府安排的工作,还将抚恤金全捐了出去。
30岁时,她抱养了一个女儿,辛辛苦苦将她养大。58岁那年,女儿突患重病故去,她再次变成了孤伶伶的一个人。
……
每次变故,人们都以为她会挺不住。她也哭,却总将泪水藏在夜里;天亮了,她仍然梳梳洗洗,笑脸迎人。只要天气晴好的日子,她总是坐在巷口,脚下是一个小巧的针线笸箩,五彩的丝线飞扬,她绣啊绣,绣得最多的总是“草绿了、花开了、小燕子正欢快地掠过水面”,一切都生机勃勃。
98岁,她无疾而终。一向冷清的小巷,突然热烈了起来,来了很多很多的人。原来,她用绣花的所有收入,资助了26个贫困的孩子。
她活着时,总爱说一句话:“春季就快来了呀……”
将所有的悲伤埋在心底,她用自己的仁慈,成绩了孩子们的春季。
三
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庄里,渐渐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幸亏,还有很多的树。树上,有很多的麻雀,每天叽叽喳喳,倒也多了几分热烈。
一天,有个外出打工回来的小伙子,突发奇想地捉了一些麻雀,卖给城里的餐馆。没想到,顾客很喜欢吃,餐馆的老板就给了他很高的价钱。渐渐地,就有更多的人跑来捉麻雀;渐渐地,村庄里再难寻到麻雀的影子,变得愈来愈沉寂。
打工赚了钱,人们都跑到小城或镇上去买房,村庄原来就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家。渐渐地,人也走空了,除住在村庄西头的老王。
老王的儿子回来过很屡次,每次都跟他说:“村里连最后一只麻雀都跑光了,你也跟我进城吧!”老王不去,他照样春播夏种。冬季下了大雪,他把很多谷粒丢在雪地里。()天冷,大雪很多天不熔化。终究有一天,来了一只麻雀,它摸索着,在院子里来来回回飞,终究大着胆子,啄了一粒谷子,又啄了一粒。发现平安无事,它开始叽叽喳喳,呼朋唤友,飞来了很多麻雀。
就这样,老王坚持用自己种的食粮喂麻雀,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渐渐地,村庄里的麻雀愈来愈多,村庄成了它们的天堂。
一次偶然,有位记者途经,他从没看到过那末多的麻雀,感觉场面壮观极了。他拍了一段视频放到网上,就有很多人想来看麻雀奇观,他们捐了钱修路,汽车终究可以一直开到山里。交通畅通了,村里好多人又回来了,山里的大枣、柿子、核桃都卖得红火。最重要的是,有人捐款建起了一所小学,村里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老王途经校园,他自言自语着:“春季来了,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