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念 > 正文

新的一年,请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

发布时间:2021-05-12

新的一年,请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

新的一年,请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

来到这新年的门口,我们总有一种要“静下来,想想”的情结。想一想过去的这一年,“为何动身,要奔向哪里?”;想一想接下来的一年,“相爱的人在哪,同行的人是谁?”……这一想,我们就姿态万千了:

有的,一想到这一年丰富的经历就会得意地笑,即使走在人来人往的小区里、大街上,也控制不了;回到家里,也会想起某件开心的事儿,高兴地在床上蹦来蹦去,兴奋得睡不着。

有的,虽然身体还在笨拙地行走,但思想已在舞蹈了;他们的人生已渐渐入佳境,要做的,只是静候花开了。

有的,则恐怕在门口踯躅,像一个站在冥河边岸的游魂,等待着渡船的接引。

……

要问,这一年谁过的比较好,谁又在掌握自己的命运?单从姿态上判断,那我可真的不敢讲;若要我以这个时期的精神来表述,我就会这么讲:没有人、也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证明我将要对你们宣布的事。证明对我们来讲是过剩的,由于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这样做。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石勇先生曾提到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实验,他请我们想象这样的一个“无辜的要挟者”:如果一个人P抓起一个第三者Q向你掷来。现在假定是这类情况:Q是无辜的,但在砸到你以后,他还能存活,而你肯定会死翘翘,那末,你是不是可以在他砸到你之前,用你的枪(假设你可以合法地具有枪枝)将他击落?

从直观上看,我们好像可以这样做。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负有保护的责任,而且在那种情况下,将Q击落是防卫的唯一手段了。但好像还不是那末理直气壮,我们会感觉到多少有些遗憾,肯定欠了Q甚么。缘由是:我们击落的是Q,而不是把他作为杀伤性武器攻击我们的人。

但Q对此难道没一点责任吗?好像也不是。他的责任大概有两点:其一是被人当了枪来使;其二,他没有为摆脱被人当枪使的命运而作出最大的努力。思想实验常常是残暴的。不过,这个思想实验中的Q,和民众的命运倒是有点类似。这是一种被人控制、被人掠夺,乃至被人暴打,被人整死的命运。

谁都承认,这样的命运不是民众应得的。我们把责任指向了权利,但谁又能说,民众对自己的命运,不负有一点责任呢?在平时,他们为权利、为尊严振臂高呼过么?又是不是关心他人的维权并支援之?这样的命运,逻辑上,不正是平时“沉默”的一个结果么?

作为公民,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说,不管甲作为小贩被城管打,还是乙家的孩子在学校被性侵,抑或丙家被强拆而露宿街头,这些都并不单单是个体的遭受,他们不过是以偶然的方式,体现了大家的普遍命运罢了。

命运的前途在于找回自己的根基

心理学家常讲,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思想塑造的。一如爱默生所言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多是别种模样呢?”看似,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仿佛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了。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了,那甚么样的思想才是正确的思想呢?有此问的人,大多是希望遵照榜样而活的人。试想,若我们依照榜样而活,我们活的就是榜样的生命;若我们不去活自己的生命,那谁又该活我们的生命呢?

我的意见是,思想没有正确和毛病之分,思想只有是你的和不是你的之分。

那如何判断某个思想是否是自己的呢?虽然,给予指令、劝导改良和加以协助都已成毛病的开端,但我可以试着在这里给出一个判断标准:思想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把你从一个地方引领到另外一个地方;在我看来,只有能把你从你的来处引到你的去处的思想才是你的思想。

利用这个判断标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这就触及到一个人的立身之根基了。“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由于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看吧,是时候拿出主人的眼光,在宇宙中寻求自己的根基了。

自私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工作,事业;恋爱,婚姻,家庭;兴趣爱好,宗教信仰……一切的一切存在的价值就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倘若其中任何一项不能增益幸福生活,或给生活带来困扰乃至伤痛,那都需要作出改变,乃至可以放弃。言至此,我忍不住要抛出两个结论:“爱自己”才是一个人立身之根基;检验是不是爱自己的标准就是,是不是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有人也许有疑问了,这里说的“爱自己”不就是“自私”么?如果说起“自私”,你能不夹带鄙夷、菲薄、不屑的情感,我是认同你的说法的。

事实上,我们在努力照顾好自己的进程中会滋养很多生命、帮助很多人,这犹如资本活动的进程中也给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以养家生活一样。套用亚当·斯密之言:每一个人都努力地照顾自己,最大化自己的产出。他这样做,既不是为了公共利益,他也不知道自己创造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寻求自己的安定,寻求自己的私利。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无意当中增进了公共利益。在寻求自己私利的进程中,他无意中酿成的公共利益的增加,要远远大于当他成心去增进公共利益时候所酿成的增加。这比爱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更丰富些,也比所有人对爱的评价更本质些。

自私(爱自己)是引导你安全地通过生活的旅途,消除生活中所有疑虑以找出正确途径的罗盘,这也是通往群体互爱之路。人类将看到、感遭到他们道路的类似和共通的地方。

豢养灵魂才是智者作为

那为何有些人在照顾自己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却那末让人不痛快呢?那是由于他的灵魂(其实我更愿意用“自我意识”这个词)太贫乏了。

对现在的许多人来讲,灵魂是一个很陌生的词,仿佛已被夹藏在发黄的书卷里了,极少去想一想自己灵魂的处境怎样,因而在火热的商业社会里,我们变得冷漠、敌意、狠毒。更让人伤感的是,还有人把干瘪的灵魂典当给了没有停止的物欲情色,制造了桩桩人间的不幸。

“只有撇开对外物的寻求,才能到达灵魂的所在。”荣格说,若你找不到灵魂,灵魂得不到给养,你将会堕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动长鞭,驱使你失望盲目地寻求空洞的世事。你纵然追逐到了一切事物,待扯开它们,却仍找不到自己的灵魂,由于他只能从本身找到。

豢养灵魂才是智者作为,否则就是将它蓄养成住在我们心中的魔鬼了。

写在后面

写到这,倍觉想念我熟习的那些大师了,他们是:弗洛伊德、荣格;尼采、叔本华;莎士比亚、林语堂……最后用荣格的一句话为这篇新年贺辞作结:“神瞎了一只眼、聋了一只耳,秩序乱成一团。你们要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别高估自己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