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甚么来帮助自己走出窘境
编译/庞启帆
一个夏日,唐娜·凯尔的两个儿子——16岁的克利夫和15岁的吉米正在给他们的船打磨。突然,唐娜听到一声惨叫。她冲到屋外,看到两个儿子倒在船的旁边。
在给船打磨前,吉米到附近的河里游泳,上来时浑身湿漉漉的。他没有擦干身体就拿起磨沙机,结果触电而死。克利夫试图去救弟弟时也被电流击倒在地,不过死神没有夺去他的性命,疗养一段时间后他就恢复了健康。
丧子的悲痛使唐娜麻痹了。连着几个星期她都没有哭,乃至葬礼上也没有流一滴眼泪。回去上班的第一天,她突然觉得头晕。“最后我回到家里,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号啕大哭起来。”她说,“以后,肩头的重负恍如一下子都消失了。”
在遭受丧子的打击后,唐娜所经历的,就是心理学家帕特里克·戴尔·度坡所说的“人们在遭受一些沉重的打击后先筑起一道防线,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掩藏起来”.直到上苍给她时间渐渐处理自己的悲痛,唐娜才逐步恢复过来。
每一个人都要承受失去的痛苦:失去所爱的人,失去健康,失去工作。“这是你的‘沙漠行进经历’——一个感到别无选择,乃至没有希望的时刻,”帕特里克·戴尔·度坡说,“关键是,不要让自己在窘境中束手无策。”那末,我们实际上能做些甚么来帮助自己走出窘境呢?
波士顿大学教授、精神病学家贝塞尔·A·迈德科克建议:“遭受损伤的人若想恢复原来的正常生活,最好逼迫自己专心某件事而不是沉沦于痛楚当中。”他列出了一系列有用的活动。
加入一个互助团体。一旦你决心要“好好生活下去”,你就需要和人交谈,而最有效的谈话是和有类似经历的人进行的。
读书。在你遭受创伤后能集中精力做事情时,就开始读书——特别是一些有关自助的书——它们不但能给你鼓舞,还能令你放松身心。
写日记。很多人能从记录自己的体验中找到安慰。最好它可以作为一种自我医治的方式。
制定计划。有所期待能使你充满气力,朝着全新的未来稳步前进。例如,你可以计划一下被推延了的旅行。
学习新本领。参加一个学习班,培养一种新兴趣或从事一项新运动。在你前面有崭新的人生,一门新本领能使它更加多姿多彩。
嘉奖自己。在高度紧张的时候,即便一些最简单的平常杂事:起床,沐浴,做饭也都仿佛令人心悸。你要这样做,不管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完成了就当作一次成功并嘉奖自己一番。
参加运动。体育运动多是特别的医治,在自己21岁的儿子自杀后,黛蕾丝·甘觉得旁皇、无助。一名朋友说服她去参加了一个爵士舞班。两天后,甘说:“虽然那只是随着音乐随意地舒展身体,但这让我的身体好多了。一个人身体感觉好的时候,精神状态也会好些。”
“运动让你释放自我,摆脱烦恼,”美国精神病学家迈克尔·阿洛诺夫博士说,“它让你两脚在地,体验身体的活力。”
人们常常会问:“这可怕的痛苦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专家们常常不愿意给出明确的时间。“你可能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才能好转,”迈克尔·阿洛诺夫说,“也可能需要一年,也许两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意志,身旁的人的支持,和你是不是取得帮助和你本身努力的程度。”
因此,轻松一点。要认识到你需要时间,你恢复的速度可能和他人不大一样。从悲伤中每走出一步就庆祝一下自己:我还活着呢,我已做到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