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念 > 正文

第一部诗歌总集

发布时间:2021-05-08

第一部诗歌总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甚么

精选浏览(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绩,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闪耀着永不泯灭的光辉。

《诗经》本来只叫《诗》,正因选定的诗歌有311篇(6篇有目无诗),因此也叫《诗三百》。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以后的儒家学派就把它奉为经典,因而出现了《诗经》的名称。《诗经》最早的诗大概写在西周早期,最晚的作品出于年龄中叶,作品时刻大约包括六个世纪。在西周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和诗歌都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乐师,透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搜集各地区和各阶层的诗歌,并加以整理供演奏用。进入年龄时期后,虽然社会动荡,兵灾不断,但这项工作没有中断。《诗经》就是经过这样的长时间积累以后,相传再由孔子修改、删定的。

《诗经》按音乐的不一样,把作品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称《国风》,是带有地方色采的音乐,且绝大部份是民歌。《国风》共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共十五个地区和国家的乐歌,如《郑风》是郑国调,《秦风》是的是秦国调。《雅》是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类音乐看做“正声”,意在证明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有别。雅诗又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小部份是民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先人及统治者功德的乐曲,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的精华,主要在《国风》部份,这些作品很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采,反应了人民反对压迫和剥削,寻求自由、幸福、理想生活的欲望和要求。

《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是诗歌发展进程中的初期情势。它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其中比、兴是我国歌谣的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精选浏览(2):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搜集了自西周初年至年龄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文体

风、雅、颂,是诗经的文体,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根据。

“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此刻所说的修辞。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如《氓》用桑树从茂盛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感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发所咏之词也”,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资料作铺垫,它常常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和鸣,来引出下文写男女求偶。

●诗经“六义”

资料上的“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诗经名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2。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不管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齐垂垂老去。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约请他。

精选浏览(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搜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年龄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有时也举其整数称为“诗三百”。到了汉朝,《诗》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之一,才出现《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编辑成集的进程,有种种说法。一是周代廷专门设有收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四周采访,搜集民歌,把各诸侯国的.民歌得以集中起来。二是周代还有“献诗”的制度,公卿士大夫在某种场合要给天子献诗。《诗经》中的很多“雅”诗,就是这样聚集到一齐来的。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保存着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情势。其中,“风”是各诸侯国的乡俗歌谣,分为周南、召南、邶、卫、王、郑等15《国风》,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与“小雅”。“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40篇,又分“周颂”、“鲁颂”与“商颂”。《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入地反应了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关于《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作为诗歌发展进程中的初期情势,《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比较整齐,但又常常使用二字至八字一句的情势,灵活自由,读来节奏自然。

《诗经》首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影响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诗人都在不一样程度上遭到《诗经》的影响。《诗经》研究以后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