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做梦的人一定平庸
文/周国平
人同时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内心世界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或,反过来讲也一样:外部世界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对不同的人,世界显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一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对音盲来讲,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画盲来讲,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讲,从荷马到海明威的全部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长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讲,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在这个时期,能够沉醉于自己的心灵空间的人是愈来愈少了。那末,好梦联翩就是福,何必成真。
两种人爱做梦:太有能者和太无能者。他们都与现实不合,前者超越,后者不及。但二者的界限是不容易分清的,在成功之前,前者常常被误认为后者。
可以肯定的是,不做梦的人一定平庸。
耽于梦想或许是一种回避,但梦想本身却常常是创造的动力。梵高这样解释他的创作冲动:“我一看到空白的画布呆望着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内容投掷上去。”在每个创造者眼中,生活本身也是这样一张空白的画布,等待着他去赋予内容。相反,谁眼中的世界如果是一座满目琳琅的摆设馆,摆满了现成的画作,这个人肯定不会再有创造的冲动,他最多只能做一个鉴赏家。
两种人爱做梦:弱者和智者。弱者梦想现实中有但他无力得到的东西,他以之抚慰生存的失败;智者梦想现实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东西,他以之解说生存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弱者的梦,少智者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