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念 > 正文

俞敏洪:锻炼吃苦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1-05-02

俞敏洪:锻炼吃苦的能力

俞敏洪:锻炼吃苦的能力

文/俞敏洪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且把事情做成功的进程常常是一个艰苦而单调的进程。

我曾对身旁成功的朋友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很成心思的现象:这些朋友中75%的人来自农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中农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很多,但成功率却比城市孩子要高。为何农村孩子进人社会后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功呢?我发现其中一个缘由就是农村孩子特别能吃苦,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另外,农村孩子做事有耐力,这大概与做农活的经历有关:做农活需要人延续不断地做下去,由于要和老天抢时间。记得我小时候,每遇农忙时就常常累得睡在田埂上,醒来了继续干,就是为了要和老天抢那几天时间,由于那几天如果抢不下来,庄稼将来就长不好。所以,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有吃苦精神,有耐力,最后只要加上目标,就很容易成功。

固然,我不是说城市的孩子就不容易成功。我只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吃过苦的孩子成功率要高一些。但现在农村的孩子已与之前大不相同了,吃苦精神和耐力都大不如前,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有时候被父母惯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很多父母不太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但社会是绝对无情的,你在家里被父母宠其实不意味着你走入社会还会被其他人宠。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会无条件地爱你、宠你、照顾你。一旦走入社会,就没人再把你当孩子看,你一切都得靠自己。

所以,我们在大学时就必须成心识地锻炼自己吃苦的能力。有时候,你做的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你对全部世界的看法。现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你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一个地方只需两三个小时。但是,坐飞机飞越2000千米对你来讲一点意义都没有。相反,如果你一个人徒步旅行300千米,那就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在这300千米的路程里,你不骑自行车,不搭拖拉机,不搭汽车,一切交通工具都不用,而且尽量走乡间小道。你每天不需要走太远的距离,只要走20千米就行,那末15天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观可能会完全改变。这一段路会让你知道甚么叫艰苦,让你知道艰苦中隐含着很多乐趣,让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与你不同的人,让你知道大自然是多么可爱,让你知道风雨中的寒冷是甚么滋味,让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农村和山区有多么贫困。一路走下来,你所收获的将远远大于你的想象。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曾一个人骑自行车走遍了半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真的很累,但非常快乐。大学三年级时我得了肺结核,住了半年院,出院后离复学还有半年的时间,我不知道干甚么,因而就决定骑自行车到各地旅行。有时候,我早上爬起来就骑车往前走,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觉得特别累,但依照行程表,我每天都必须到达一个地方,所以不想骑也得骑。每次我靠顽强的意志坚持到目的地时,都觉得特别自豪。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美景、风光就朝我迎面扑来,鼓励我再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生活就是要这样不断向前寻求,寻求前方更多的美景和未知的一切,这一路上吃的苦越多,到达目的地时收获的快乐就越大。

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和耐力是每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相较于舒适环境,艰苦环境对人的好处要大很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过无数实验。我就曾看过一份报导,说科学家把小白鼠放在两种环境里做实验:第一种环境很舒适,小白鼠在里面每天吃饱喝足了就睡;第二种环境则相对艰苦,小白鼠在里面吃不太饱,而且吃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粗粮。最后的结果以下:那些吃粗粮而且食不果腹的小白鼠身体极为健康,由于他们为了寻觅食品四周乱跑,增加了锻炼;另外一组养尊处优的小白鼠则越吃越胖,最后不是得了心脏病就是得了高血压。对照这个实验想一想我们人类,道理也是一样的:置身于相对艰苦的环境,我们或许会在短时间内吃点苦头,但长远来看,我们所收获的一定远远大于我们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