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出头:你一无所有,却让全球羡慕
1、我们都过着与想象不一样的生活
读书的时候,每天骑着脚踏车上学放学,等着中考结束成为高中生,等着高考结束成为大学生,等着考研结束把书一条龙念完,即使目标明确,其实你一直很迷茫;找工作的时候,满是热血,四周投递简历石沉大海后,在家里守在电话机旁等面试通知常常很无助,你心想着工作稳定了一切都好了;有了份工作,每天上班挤在拥堵地铁的人潮中感到很落漠,整日穿得人模人样说话油滑得体,其实你的内心还是当初那个迷茫的少年,不知自己到底在为何而活而忙而悲伤;终究鼓起勇气辞职去旅行,展转在路上,拍好看照片分享有趣故事,发的帖子鼓舞了无数人,其实你自己到底有无真的觉得自由和快乐,却是另外一桩事了。
我们常感到自己在过着其实不理想的生活,以致于嘴里总嚷着无数的“如果……我就能够……”
如果高考结束了,我就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在没成心义的教科书里面浪费青春;如果毕业了书终究念完了,我有文凭后就能够走出象牙塔,过上真实的生活;如果面试通过了,拿到这份工作,我就能够有房有车娶妻生子,人生风平浪静过幸福的小日子;如果这份工作没有那末累,我就能够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许生活就不会那末枯燥没成心义;如果旅行可以带来不一样的人生,只要英勇跨出第一步,我就能够从此海阔天空书写自己的人生……
二十岁刚出头的我们,热切拥抱改变,容易被鼓舞,更容易被他人的故事震动心扉,勇往直前拼了命努力,也试图损坏现状,不顾一切出走。然后呢?终究仍没有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寻觅下一个“如果”。
心理学有一个观点,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预测是有偏差的。我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延续时间,“人们会毛病地预测自己谈过一场浪漫的恋爱,收到礼物,错过选举赢得比赛,和被误解后的感觉。”一名苏格兰诗人写得恰到好处:“当一种感觉存在的时候,他们感到它好像永久不会离开;当它离开以后,他们感到他好像从未来过;当它再回来时,他们感到它好像从未离开。”
这样的感觉,就是此刻的我们:一无所有,理想生活很漂渺。
2、我们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
今年我二十三岁,回国后,在外国领事馆做媒体和活动策划。
一个人来到广州,早起晚睡,上班很繁忙。
刚开始一个月,其实情绪波折过。去到南湖的一家英国学校送活动汗衫,扛着几袋子货半路上摔了一跤,膝盖上全是血,在回来的车上痛得哭起来;一整天打仗一样做完linemanager吩咐的任务,照例下班后走半小时回家当作散心,到家门口才记得钥匙忘在公司里,想到办公室应当早已关门,在铁门口无助地哭起来,骂自己没长大;做新加坡远程培训的时候,连系统都不会登入,其余地区的同事已开始练习,我对着电脑忙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硬着头皮在一片沉寂中用英文颤抖地问“这个对话框怎样不见了,啊,有了,那末要怎样点进去”的低端问题,中午休息时一个人花了一个多小时在街上乱走,才找回自己的节奏。
看到身旁的同事,有人绕了地球一圈终究回到了广州的家,渐渐建立起安稳的生活;有人和男朋友订婚,事业也步步高升;有人刚生完孩子,两夫妇计划着买更大的房子……
仿佛大家都有些甚么,可是看看我自己,下班后也不知该往哪里去,不做饭就在外面随意吃点,其实太繁忙忘记吃饭死不掉仿佛也没甚么大不了的。没有男朋友,大把的时间在看自认为“浪漫”的政治经济谈话节目。偶尔在路上走着走着,不知道半年后接下去要到哪里。
特别是最近收到大学时候印度尼西亚好友的信,终究成了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把我完全压倒了。她在荷兰的工作风平浪静,和比利时男朋友恩爱照旧,而我们曾疯在一起的俄罗斯女孩,就要结婚了。
“喂,真的要这样的生活?”从零开始,就算回国,我又在四周漂。有时候,没有安全感。
把这些话倾吐出去,“嘉倩,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末,那些给你写信的人怎样办?”朋友锋利地问道。
3、你敢义无返顾的做你想做的事情吗?
乔蒂是个在广州工作的西班牙人,三十出头,收入不菲,有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女朋友。他总充满怜爱地对我说,“你就像是十年前的我。其实,现在的我照旧很羡慕你。”
“甚么?羡慕甚么?”我几近就要从沙发跳起来,你羡慕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你有房有车有好工作,女朋友温顺可爱。而我,家里连宽带都没有,由于未必知道可以在这个城市久留,凡是与“一年的合同”相干的,对我来讲都是奢侈。家里的杯子都是一次性的,逛宜家只有摸的份,连衣服都不太买,只为了卷铺盖搬家时方便一些。
乔蒂打开他公寓的窗,灯火阑珊的广州一览无余,夏天的热气向人袭来,他笑着说,“这样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二十出头的你,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噢……对了,你不是说在上周的沙发客集会里见到一个美国人吗?他三十多岁,卖了自己的公司,拿这笔钱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周周游。”
安全感,和年龄真的有关吗?如果三十岁的时候,还能做到这样义无返顾去做想做的事情,那末现在,二十岁出头的我,为何要在意这“幻觉”呢?
话虽如此,纵使勇气满满,目标呢?理想呢?
4、“熬”是每一个人都绕不过的历程。
在成长的路上,我就像当代很多同龄人一样,不屑于很多东西,看不惯很多现象,不满于社会的诸多规则。我们这一代人,都会为了那些某二代的特殊待遇赞不绝口,为了筹集医疗费的贫困家庭同情落泪献出微薄之力,为了冷漠麻痹的路人诟病如今世道不正。
不记得是第几十个同龄人告知我,“我们的社会正在一点点烂掉,这是个没有理想的时期。没得救了,快回欧洲吧。”
我看的却恰恰相反,其实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一代没有理想,而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多到以致于只能寻求“止痛”而非“治疗本源”。今天捡起了这个理想,群起而攻之;明天就又发现新的燃点,“关注就是气力”,一波波看似汹涌的集体思辩乃至是网络暴力,动身点是好的,其中的一些思想也是好的乃至会带来社会变革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都忘记了“改变=进程”。
开启时间的“魔法”效应,被动而消极的“熬”于事无补。熬日子是会有惯性的。熬高考,熬大学,熬工作,习惯了熬一切,等待一个空想中的白马王子出现解救自己的时候,结果熬惯了,和白马王子一起过日子,同样成了熬。
真正在过时间的人,是用心感知每分每秒,脚踏实地过着此刻的生活。纵使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纵使由心肠感觉痛苦,一个能在烂摊子眼前把线索一点点一点点拾起,耐心做好该做的,把成败置之度外的人,其实更容易一不谨慎就走得很远。那末,他所完成的任务,所成为的自己,所得到的成绩感,都是刻在骨子里平实而非耀眼的快乐。
“太多人成功以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以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宝贵的事物。”兴许如今我们在乎的,过不久就被新的一切掩盖。过一百年,唇枪舌战的“方寒”也许就葬在了一起,二代们的“杀人跑车”成了一堆堆废铜烂铁,节衣缩食供了一生的北京三房一厅二十年前自己的名字已被抹掉。
人间是非富贵都太渺小了。想起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葬礼上有人问死者朋友:“他留下了多少遗产”,对方回答“他甚么都没有带走。”
二十多岁一无所有的我们,其实最有气力去解救社会。比起更多人,我们早已在伤痕累累的路上晓得,其实真实的成功,其实不是具有甚么,而是这一段段路我们曾用心走过,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感动和故事。高考的时候,认真做过习题;工作时候,在岗位里付出自己的贡献;下班后,做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温暖了陌生人;恋爱中,关爱对方共同成长;在家里,晓得感恩,常常沟通与陪伴。或许,我们其实不能成为历史里“揭竿而起”的革命者,但最少,我们还有能力去延续地做些事,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夜晚就一定睡得很安稳,凌晨伴着闹钟也就有了万分动力。
那些温暖而可爱的小事,就是成功。
真正令我们觉得活着的,是那些实质性的东西,而实质,注定需要进程。
5、我们需要的是改变!
“只要你跨出第一步,就离成功不远了。”又是一瓶鸡血。可当你真的激动地辞职旅行也好,开店也好,其实不意味着成功真如这句话所说的“不远了”。
其实,远着呢!
坐飞机久了,就会知道其实飞机起飞冲上云霄只是一瞬间的事。真正把你带向远方的,还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起飞的进程固然使人难忘与激动,透过机舱你可以看到陆地愈来愈小,云朵愈来愈近,突破云层以后,就一路只是无聊的白茫茫一片。
原来,“成功”一点都不难,乃至很快。看起来很美的事物,接近后,常常没有想象中那末美了。终究我们都能抵达目的地,但具有的,实际上是不同质感的“远方”。
我们渴求改变,想要变革社会,更想要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事实是今早付出了一点努力,今晚就立刻想要检验回报。疏忽了进程和“旅途”,失望是在所难免的,这年头,吹糠见米的要末是丰胸硅胶,要末就是地沟油。
我们诟病社会结构,感慨出国留学,愤恨官富二代,像极了如今各个国家的军备比赛。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对外不宣称“我们的人民酷爱和平”,但照样组织军队花大笔钱买军火,定期大范围演习,这些莫名的钱,为什么不去花在饥饿孤儿和老人上?
二十岁出头,世界还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也许目前阶段只是独善本身。每个小理想的实现,都是对未来改变社会的练习。所谓的change,固然是痛苦的。其实不是换条路走,就心情开朗一路绿灯,更多时候,带来的可能就是更深的迷茫和痛苦。惟有经历后,改变才能带来巨大的效应。
和坐飞机一样,时间,才是奇迹的钥匙。
6、梦想,请你晚一点实现。
我想要当一个用文字改变世界的人。
一名先辈说“这样很好啊,最少不是以此为生”。写作其实不会成为我的工作,我却喜欢这样的状态。写的东西没有压力,把自己心内的一切剖析给他人。同时,如今在一本杂志写专栏,常常写着写着不自觉议论关于生活的态度。二十三岁,还没有想透很多事,所以倾诉愿望强烈。
写字以外,近期大半生活在工作。一开始迷失了一段时间,如今终究寻回自己的节奏。即使未必知道半年后的自己身在何方,在做何事,眼前的路一步步走好,由于潜移默化中,此刻的生活已经是在我们在过去无数个十字路口选择下,终究最理想的一条路。
又况且我们常在想此刻就要过上理想生活,却历来不问自己到底有无准备好。抵达目的地前的“旅程”是缺不了的,并且许多弯路是注定要走一遭的。人生还很长,磕磕绊绊一路掉眼泪,泥泞的路才有好故事可以说。不可能一开始就过上想要的生活,直接成为作家老板总裁……乃至立马就指挥全部国家。有些事有些机会,来得晚一点才好。来得早了,结果自己还不够资历具有,比起从未出现更使人惋惜。
读到这一期《新周刊》,看着自己的名字在文章里被归结为“知心姐姐”,突然觉得很有趣,总在倾诉邮箱里被称作“嘉倩姐姐”,其实说到底,自己也不过是在梦想路上不断跌倒,满膝盖是血的行者。平实而温暖,我没多大的出息,只想做这样一种不耀眼的人。
也许半年后的自己,又到了新的“远方”,做起了不一样的事情。但,我相信每分每秒,我都在过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即便不是,我也在成为有资历的人的路上。
我有你所没有的,由于我一无所有。
梦想,请你晚一点实现。我想要更有资历地具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