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划就是指南针
文/意达
清晨,Joye第一个来到办公室,她的桌子上乱七八糟,被各式文件填得满满的。她随手抽出一本,开始繁忙起来。
做了十分钟,有同事陆续进门,她和对方打招呼,聊了一会儿以后,打断的工作被捡起来,但Joye转换了内容,去做另外一份报表。
上午,陆续收到各式邮件,来一封Joye就停下手上的工作看一封……中途发愣、聊天、打电话和阅读网页若干次。
下午临下班前,主管询问Joye上周安排的一项工作进度如何,她才意想到这项工作只是起了一个头,就被埋没在其他工作及聊天、发愣和阅读网页中。主管追问,她不知如何回答,由于她根本没有斟酌过“做甚么、怎样做”……固然主管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
管理学家们把工作分为两种情势:一是消极式的工作,以“应付”的状态处理工作,大部份时间都在充当“救火队员”;另外一种是积极式的工作,以“出击”的方式处理工作,在做之前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工作的进程中以计划为“指南针”,规避毛病,高效力达成目标。明显,Joye是处于消极式的工作情势中,跌跌撞撞,进度缓慢。
在工作任务之前做出详细的目标计划,是一次全面思考任务的进程,理清思路。计划让从事任务的人确认目标,定出方法,不会蒙着头横冲直闯。计划让我们具有全局观,兼顾整体进度,提早圈出难点疑点。计划也让我们在做之前头脑热身,进入状态,并保证你时时有事可做。有调查数据表明,制定计划提升成功率,比未定计划者高出35倍。
计划,是工作的说明书,贵在简单、直接、可操作和可实现。它可以在写word里,也能够出现便利贴上,记在笔记本上……情势不限,内容一般包括五点:
1. 任务的目标,达成甚么。
2. 任务的内容,做甚么。
3. 实现任务的方法,怎样做。
4. 任务的分工,谁去做。
5. 任务的进度安排,列出时间表。
【布利斯定律】
布利斯定律说的是:花费较多时间为一次重要的工作做一个事前计划,那末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该定律由美国行动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他通过行动实验证明: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将它深深铭刻在头脑里,当行动时,便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