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做一个甚么样的人?
(一)想做
有个成语叫“心想事成”,只有心先想,才能事成,不想做,不愿做,就不可能成事。做事情的第一步是首先要想做,如果不想做,任何周密的计划、完善的措施、正确的决策、严格的制度,都是一纸空文;任何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重要的精神,都只能是画饼充饥;任何光辉的前程、美好的梦想、远大的目标,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作为一位公司的新丁,杨晓丽学历低、又没有经验,公司给她的职位是前台接待。前台被很多人认为是公司最没有前程的“垃圾”岗位,收收发发,迎来送往,接转电话,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绝大部份的人干不到两年要末换岗,要末离职。
杨晓丽觉得公司给了自己一个岗位,是对自己的信任,她认为前程不是挑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上班第一天,她就换掉了那本打了卷的破烂登记簿,扯下了布满污渍的脏兮兮的部门电话联系表,取而代之的是16开的大本,封面是自己打印的公司简介。为了方便公司内外人员的联系,她连续起了几个大早,将所有部门、机关人员的电话号码熟记在心。
有人说:小丽,电话号码你背它干甚么?有需要查一下不就好了!何必犯傻去死记硬背。杨晓丽说:背下号码能够“问不倒,答得快”,不至于手忙脚乱。不但如此,有一天她还在午休时间记忆公司的宣扬资料,还有一些数据资料,老总发现后问她为何要记这些东西,她说:说不定甚么时候就用上了呢!这个用心的小姑娘,引发了老总的关注。
作为一位新员工,杨晓丽初来乍到,领导没有教导她,同事没有指导她,杨晓丽的所作所为全部是她的一厢甘心。前台接待接转电话是平常工作,对一般的前台接待员来讲,那末多电话号码谁能记得清,需要的时候查一下就好了,可杨晓丽不这样,她恰恰要死记硬背,把这些枯燥的号码记在头脑里,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力,也提升了公司的良好形象。对公司理念、愿景、目标、产品服务等基本情况,有的员工进公司好几年未必能够说得清,可杨晓丽却主动记在心里,以便急用。
从杨晓丽的案例可以看出,她认为做这些工作是必须的,是应当的,虽然岗位职责没有明确说明,领导也没有要求,可是她做了,而且做得很充分,很到位。所以,只有一个人主观上想做,才有主动的行动。只有想做,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计划才能变成行动,愿景才能变成现实。
(二)想做好
能成事的人不但内心想做,主动做,而且想做好。他们不满足于平平淡淡的工作成效,不满足于一般的过得去的工作状态,他们总是在揣摩:目前的工作还有无改良的余地?如何改良?总想把简单的工作做出精彩来。很多人总想做些大张旗鼓的大事情,但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是那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或许过于平谈,或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能够把大量的简单的事一件一件地做好,做到位,这就是落实。
如果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又何谈复杂的工作?正如海尔团体首席履行官张瑞敏所说:甚么是不容易,把容易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容易;甚么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有一天,公司里来了几个马来西亚的客户,杨晓丽把客户安排在接待大厅等候。在给客人倒水的时候,仔细的杨晓丽从客户之间的交谈中觉察到,这些客户是第一次来公司,对公司的基本情况还不太了解。她就主动走上前去很有礼貌地说:“各位贵宾,欢迎您来到我们公司,如果可以的话,占用各位一点时间,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好吗?”客户在惊讶之余,用掌声表示同意。因而,杨晓丽就从公司的成立、组织结构、产品系列、销售事迹、市场份额、运行情况,到公司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愿景、经营价值理念、目标计划等,有陈说、有数据、有豪情,有条有理,声情并茂。
当老总来到接待厅迎接客人的时候,客户们赞不绝口:“你们公司了不得,一个普通员工对自己公司的历史、事迹数字、发展计划都能出口成章,脱口而出,你们公司真是训练有素啊!我们对这样的企业有信心……”
事后,老总问杨晓丽,那些数据从哪里得来的,又是怎样记住那末多枯燥数字的,她回答说:“公司年会和每次的例会,我把各个部门的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公司的宣扬资料和老总的讲话里面也有很多有用的数据和知识,早起一点记几个数字不算啥。”老总不由得对一脸稚气但又略显成熟的杨晓丽刮目相看。
一个前台接待员,能够整理卫生、端茶递水就好了,可是杨晓丽缺不满足于现状,她主动搜集公司的资料,认真研读,默记于心,在客户眼前说得井井有条,难免客户有点意外。在客户等待无聊、想了解情况的时候,她捉住机会,主动介绍,按职责这不是她的范围,可是她却做了,做好了,既赢得了客户对公司的赞美与好感,也赢得了领导对她的信任和肯定。这就是不但想做,而且想做好,这就是能力。
(三)想做更好
能成事的人不但想做、想做好,而且想做的更好。举凡一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都有一个共同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对待平凡而简单的工作,热情、专注与精通。由于热情,所以能够投入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专注,才能心无旁骛地勇往直前;由于精通,才能到达自己专业领域的顶峰。
一个人的工作好与不好有甚么标准?可以说,很多企业,包括世界上管理最早进的企业,有很多方面只有一些笼统要求,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标准。比如,地面卫生做到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究竟地板拖到甚么样的程度才算窗明几净?甚么的程度才算干净整洁?恐怕几近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没有一个能够用物理化学指标定量的考核标准,那末,在这样情况下,如何才算落实的好,落实到位呢?这只能靠每个员工自己掌控了。就是说,做到多好才算好只能靠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来保证了。
能成事的人总想着做更好,只要有时间、有余地、有条件,他们总是不遗余力、竭尽所能地争取获得更好的效果,到达更高的水平。
半年以后,杨晓丽这个热忱而仔细的前台成了公司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杨晓丽的做法当初被很多同事嘲笑为傻帽,多此一举,或只是为了表现自己。
比如为了保证电话铃响三声就接通,杨晓丽历来不带杯子到公司,尽可能少喝水乃至不喝水,最大程度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有人说公司不是上甘岭,干嘛那末糟蹋自己,而杨晓丽相信,每个未知的来电都多是一个潜伏的客户,或许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的生意,就开始于一次及时而热忱的接听。
再比如,午饭以后杨晓丽总要把大厅打扫一遍。有人说别瞎操心了,公司付钱给物业公司了,这是物业人员的事。杨丽说:“物业公司的打扫时间比公司下午上班晚半个小时,中午时间进出的员工很多,地板上满是脚印,如果来了客户,肯定会影响我们公司的形象。”以后,在杨晓丽的建议下,公司与物业协商,让物业保洁人员调剂了保洁时间。
付出就有回报,一年以后,优秀员工的称号和额外奖金落在了杨晓丽这个前台接待员头上。而且,公司还破天荒的将一个参加工作仅一年多的前台接待员列为了公司后备骨干人材库。
其实,在平常工作中,很多事情所有的人都能做到,但是能不能做到更好,就显示出了一个人的敬业度和责任感。对员工来说,只有想做、想做好、想做更好的员工才是有价值、有潜力、有前程的员工。所以,要问自己:
我想做一个甚么样的人?我想做一个甚么样的员工?是想度过碌碌无为的一生?还是想度过有所作为的一生?是想做一位有价值的、不可或缺的、最好的员工?还是想做一位价值不大的、可有可无的员工?想明白了才能做明白,才能落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