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精选7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末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1
近日,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拜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俯卷仰思,感触颇深。这本书通俗易懂,读来很是受用,作者史蒂芬。科维博士通过应用大量生活、工作中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图表,向众人介绍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终究告诫我们,如果能遵守这七个原则,并把他们化为行动,那末实现真实的出色的人生就不会遥远。
这是一本关于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的书,书中认为人生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1、依赖阶段2、独立阶段3、互赖阶段,也就是从0到一1 ,1一N的进程。
我们不难发现,处在依赖阶段的人,最经常使用的一个字就是“你”,如“这事都是由于你,才会有这样的结果”,由于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常常需要他人来对他的问题负责,需要他人对自己情绪负责,终究需要他人对他的人生负责。如果我们能真正摆脱依赖,那末,我们的人生就到了第二阶段:独立阶段。在独立的人的语言中,常常会听到“我”字,比如“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我”的计划、“我”的观点。但是,从依赖到独立是人生成长中最艰巨的一千米,很多人都不能完成演变。所以,当我们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无妨想想,在人生最艰巨的一千米征途中,我们走到了哪里?是0。1还是0。9?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科维认为接下来是人生的最高境地,就是互赖。互赖阶段的人,寻求的是你赢我也赢,即以实现“共赢”为目标,他们不但能看到双方的差异中各自的价值,也能看到双方合作的潜力,终究到达1+1>2。
2020年我就要踏上宁杭文旅市场部的新岗位,对我而言面临的是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读到这本书,恍如让我看到了一盏明灯。书中讲到的两大思惟模式“遵守原则”和“由内而外”,就像是新征途上的指南针和发动机,可以帮助我理清思路,指引我选择正确的方向。
文旅工作对我来讲既是陌生的又是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进入市场销售这一队伍,就越发有难度了,这不由让我压力倍增。如何才能快速地适应新岗位,转变原本的思惟模式呢?科维在书中给了我答案,那就是从七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做起:积极主动。我们常常会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我们人生的这场演出,导演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是风平浪静的,总会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是失去信心,放弃希望,还是自己当导演,去积极主动地应对困难呢?我的答案,固然是后者。积极主动,是做好每件事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更是从依赖到独立最关键的一步。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想要真正成功的人,首先要从自己的内心动身,从正心、修身做起。那末,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无妨常常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做到了尽职尽责,我是不是保持着一颗“初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2
一是甚么。知彼解己,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建立起相互信任,从而到达相互了解,加深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高效习惯之一。
二为何。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只造了一张嘴,却给了二个耳朵,就是要让多听,少说,用心聆听他人的话,听出弦外之音,能够明白他人的顾虑和真实想法,这是达成有效沟通的基础。
三如何做。就是用心去聆听,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把自己代入对方,如果是你在一样的场景和情况下,你是如何想的,根据是甚么,担心的是甚么,深入完全的了解对方。
有效的沟通分为4个阶段,一是复述他人的话,目的是让自己专心去听;二是加入自己的解释,明确理解正确;三是渗透自己的感觉,体会对方的情绪;四是分析与感情并用。
让自己进入对方,理解对方,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和欣赏,心与心的交换真的很难,所以知己难得。
在交换的进程中,总是不知不觉在做这4件事,就是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是一种阻碍心与心交换的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3
由于时间因素匆忙的读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后三个习惯: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简直就是囫囵吞枣。虽如此,仍感觉这是我读过的对调剂自己思惟和工作的最好的一本书。只要我还有梦想、我还寻求进步,在以后的时间我会好好的研读,相信此书的精华会伴我首创事业的左右。特别是书中论述的以始为终、和要事第一两个习惯对我感触尤深。原来一直有种感觉,感觉我们所参观交换的新华路小学的领导参加过"领袖素质培训"或类似这样的培训,读过这本书以后相信那是真的。现就我对"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的感悟论述以下,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思路的调剂有所启发。
"以终为始"的定义按我的理解,就是先给我们的工作肯定一个目标、一个富有挑战情的目标、然后斟酌我们当下就当是我们已完成了这个目标、已站在了这个高度,那末在这样一个高度上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我们的工作、怎样度过我们的每天。有了这样一种信心、一种寻求,无形中我们就会以未来的高度规范我们的行动,换句话说也就是让未来决定现在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以碌碌无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没了目标没了寻求没了方向,所以我们就没了动力。要养成这样习惯本书的作者就强调我们要撰写个人使命宣言,宣言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成绩怎样的事业及为此奠定的价值和原则。而在我们所有的生活中心中强调以原则为中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偏离我们到达目的的轨道。另外它还强调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团队的成功才是成功,而团队的成功就要制定这个团队这个组织的使命宣言,团队的使命宣言又是要求团队所有的成员共同制定并为之努力奋斗的,回看自己的工作思路,我们的一些要求一些目标却都是自己或是班子成员参与制定的,没有构成我们团队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所以在履行进程中大家的积极性不高或是草率马虎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就印证了我常常反思的一句话——不是我们的老师不配合,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得当。
再者是"要事第一的原则",之前我在上班坐在办公桌前的第一件事是把今天所要完成事情写在工作日记中,第二天或是下午下班前查看任务完成的情况,自以为自己对工作很负责、工作很条理,可看了这本书才发现之前的行动还仅仅停留在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层面,也就是最低的层面。在到新华路小学参观交换之前,我曾查看并打印了他们的一周工作安排,当时感觉做到很难,看了此书才发现不但不难而且是做好工作完成目标所必须的。过去总感觉我的团队成员不够优秀、缺少责任,连一个简单的治理学生随手扔垃圾的习惯都做不好,害的我要每天的去弯腰捡拾、去给学生做榜样、做榜样,看了此书才知道我的过去是不晓得授权、不晓得责任情授权,不晓得作为领导要知道只要求结果的授权、而不是传授方法的授权。
总之这是一本给我很多反思给我很多启发的好书。只要还有梦想、只要还有寻求我就希望你把此书好好的读一下,它一定能帮助我们实行我们的梦想和寻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4
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掩卷寻思,感触颇深。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它是一向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不单单对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作者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能”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导“做甚么”和“为什么做”;技能告知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如果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通过不断地浏览和视察总结来学习更多的规律和方法论,同时也要注意多实践,来取得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惟定式,积极向上,让自己成心愿去做一些应当做的事。
书中所论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相辅相成。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动负责,并根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组织与实践;习惯四:共赢思惟——人际领导的原则,共赢思惟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情意,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气力、认可及报酬的分享;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当我们改变以回答的心态,而以了解对方的`心态去凝听他人,便能开启真实的沟通,促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善良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二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力;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依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相互尊重的成果,使整体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行效力。
读书令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唯一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惟有统筹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实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另外要有共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换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豪情,结果转眼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进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进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进程,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进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5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个人都会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却总是不得要领,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甚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美国玫琳凯公司开创人玫琳凯。艾施说过:“急事争办、重事重办、普通事按常规办;程序化的事务弄个规距、流程来办;没成心义的事情可以应付敷衍;没有头绪的事情先易后难;办一件、销一件、不拖拉、不忙乱。”纵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时处理事务时没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显得有时很茫然,工作效力就佷慢,获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过参加这次培训,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预感的计划和安排,才能充分保护好时间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务,一旦开始履行,速度是第一名的,完善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争取到时间,才能有效的控制好结果。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办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学”与“习”的结合,方能成绩未来,谈到学习,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辈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业精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少时的我其实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奥哲理,现在回过头想一想这就是至理名言。“学”的进程就是照搬他人的经验,而“习”则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补钉来为自我遮风挡寒。 学习的进程就是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进程,学习的进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些理性的积累就是自己的财富,有了这些平时积累的一砖一瓦,才有往后的高楼大厦。工作本身其实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有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实的财富。 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势,每一个人都必须建立毕生学习的观念,时时处处不忘学习,把工作当做最好的学习,做到学中干、干中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到达工作学习两不误、相增进、双丰收的目标。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我们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唯一积极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具有干工作的真实本领。我们只有通过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掌握干好工作的本领,成为一位高效能的员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6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作者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书中提到的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动负责,并根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道理都懂,但是有甚么用呢?
但是书中讲到一个护士,她看护过一个可能世界上最挑剔的最难服侍的病人。这个病人历来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反而处处找茬作对,使护士过得很痛苦,然后会不由自主地把痛苦宣泄在家人身上。
这个场景跟我们平时的工作特别类似,我们可能每天也在为很多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客户服务,即便我们内心已在奔腾了,但是我们还必须微笑地认可客户,服务客户,使客户满意。我们也常常由于工作而觉得自己人格分裂,活得特别憋屈。 可是如果我们尝试跳出自我,以客观的角度把自己当作一个不相干的人来视察呢?我们真的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吗?
当我自己探索到内心深处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可以选择的。不管是护士的痛苦还是我们客服工作带来的憋屈,都是由于职业特性致使的,职业的要求和职责使然,那职业本就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所以这份职业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既然我们凭着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那这份工作带来的一切我们也必须承当。
当了解的自己的职业定位后,再来探讨这些病人和客户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很客观地看待,就不会觉得给自己带来痛苦和憋屈了。因此,积极主动其实就是承认现实,我们有权选择对现实环境做出积极回应。
我们在婚姻家庭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容易依赖他人而工作或生活,其实我们都可以身体力行积极主动的精神,做照亮他人的烛炬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不要只顾批评;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用活在父母、同事和社会的驱使之下,用我们自己的独立意志,不依赖他人,为自己的行动和幸福负责,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幸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7
这几天在读一本老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粗读一遍以后发现,这实在是一本人人都值得一看的奇书,遂开始第二遍精读。为了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在这里把读书进程中的一些感悟记录下来。
前言:前言部份,作者罗列了种种人世间的烦恼与困惑:不幸福的婚姻、不听话的孩子、不上进的员工、人生失去了方向和目标、急功近利、烦躁不安、没法与他人相互理解沟通……并提出,要想解决这些烦恼,需要遵照一些天然的、普适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人类千万年来总结、归纳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作者对如何浏览此书提出了建议:最好以一个讲师备课的心态来浏览,即浏览完以后,向他人讲述书中内容。这确切是读书的好方法,能够让你在读书的时候更认真、更专注,同时不会泛泛地、单向接受地浏览,而是边读边思考。
然后,作者谈到了浏览此书的收获——改变,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他人,从而到达“高效能”的目的。
最后,扼要地介绍了七个习惯的内容。
这类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和讲课是一个道理:以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引发问题的缘由,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把课程的结构和部份干货露出来,提起学员的兴趣。这类表达方式在写作、讲课、演讲、做介绍时都可使用,是百试百灵的方法。
前言部份有一句话让我非常震动:“有多少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工作或看电视?没有一个人希望这样。此时,人们想到的是爱人、家人和他们付出过爱心的人。”鸡汤文里常常说一句话:“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有些偏激,但是道理没错。所谓的“高效能人士”,其实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全部人生而不留遗憾的人。
第一部份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第二章七个习惯概论
开篇作者就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套对世界的看法,作者管这个看法叫“思惟定式”。思惟定式由我们的经历、眼界、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我们都坚信自己的思惟定式是正确的,能反应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并且所有想法和行动都受此思惟定式指点。
可恰恰相反,我们大部份的思惟定式是牢牢围绕着“我”展开的。这个“我”是肉身的、物资的“我”,是怠惰的、自私的:它要末把现象依照最简单、最不费脑力的方式进行解释,比如“那个开着豪车、打扮入时的女孩一定是个小三”、“这个事情这么多困难,肯定做不成”;要末以最有益于自己的方式诠释、加工并作出反应,如“这件事我没做错,错的是他,责任都在他”、“这笔生意他不知道要从我这里赚取多少利润,他就是在骗我的钱,我得谨慎点。”
由此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得出结论,这类以“肉身的我”为中心的思惟定式是不客观的,很容易出现偏差。那末该如何建立“正确”的思惟定式呢?作者给出的答案——以“原则”为中心。
所谓的原则,就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经过千百年的生存进化所总结出来的“优秀品德”,比如仁慈、诚实、公正、奉献、英勇、虔诚、担当……等等一切人类从古至今不管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的人类,都共同承认的高尚道德品质。简单来讲,就是要以一个世俗意义上的“好人”的眼光来诠释世界、做出反应。
那末甚么是“好人”呢?就两个字:“利他”。随意举几个例子:诚实,就是不能欺骗他人、与他人同享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公正,就是让所有人都分享到一样的利益;担当,就是勇于承当责任、乃至为他人的毛病买单……而相反的,几近所有形容“坏人”的词都是利己的,比如狡猾、阴险、自私、刻薄、胆怯等等。
那末再进一步的追问,为何“利他”是人类所推重的品质呢?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佛学给了我们一些答案,佛法认为“诸法皆因缘生”,“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人与人之间不是对峙的竞争关系,不是我输你赢或我赢你输的零和游戏,只要人人都能“利他”,终究结果一定能利每个己。儒家的天人合一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
总之,“利他”是作者在第一章里讲述的最核心的理念,也是这本书后面所有观点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