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运没法控制,性情却可掌握
文/高景轩
性情为每一个人做不同的引航,当我们偏离航道时,它会让我们感觉别扭,一旦逾越它预设的蓝图时,它就会让我们感觉茫但是莫衷一是。——泰勒·哈特曼
着名画家张大千长着飘逸的白胡子,看上去很有点仙风道骨的气质。一个朋友见到大师,好奇地问道:“张先生,你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张大千每天上床睡觉,历来没注意过自己的胡子,故而据实道来讲:“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样没在乎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知你。”
这天晚上,张大千躺在床上,将胡子放在被子上面,觉得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把它捋到被子里头,也感到不像是那末回事。真可谓,里也不是,外也不是,怎样折腾都觉得不妥。大师不由得感到疑惑:“之前这根本就不算是甚么事,现在怎样成了头痛的问题呢?”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人们纫针的时候,神情越是专注,越是不容易穿进去。他们称这类现象为“目的颤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穿针心理”。有时事情就是这样,你目的性越强,越容易把事情搞糟。你越是特别在乎甚么,它给你带来的困扰就越大。打个比方说,噪声到达一样的分贝,有的人感觉要强烈一些,有的人感觉就没那末明显。只缘前者更在乎噪声,所受的影响和危害也就更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听到一样分贝的噪声,当他心不在焉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噪声有多么严重;当他被噪声牵制了注意力,搞得心神不宁的时候,就会感到噪声大得难以容忍。
有时与受伤俱来的疼痛,也与人的注意力有关。一个人精力高度集中时意外受伤,常常感觉不到疼痛,也不知道自己受伤。一旦看到伤口在流血,他就会渐渐恢复痛感。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其实受伤时疼痛已造成,只是人全神贯注于别的地方,感觉都倾注到了别的因素上,所以掩盖了本身的痛觉。
还有一种感受,比较耐人寻味。你刚添置一件新家具,就不谨慎碰坏了一块。你越是关注它,越是把它当回事,心里头就越别扭。如果你忽视了它,或不在意它,碰破家具的事实依然存在,可它带给你的不愉快就会随之减弱。人身上的疾病,也常有类似情形。早先人得了肺结核,都认为是绝症,所以得这病的人,绝大多数都死去了。现在得痨病的人也很多,由于发明了青霉素之类的良药,已没有人视之为绝症,治愈率也随之大幅度提高。除药物的作用外,一个不容疏忽的因素,就是人们认为痨病没那末可怕了,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末恐惧了。
关注会强化人的感觉,忽视会减弱人的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在遇到困扰的时候,感到不如意的时候,你要尽量地忽视它,虽然造成困扰和不愉快的因素还在,可你感觉的强烈程度却会大幅度地减弱。在遇到开心事情的时候,感遭到时来运转的时候,你要尽量地关注它,虽然造成开心和荣幸的因素仍然如故,可它给你带来的感受,却会由于你的关注而强化,乃至延续相当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