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鹰志
文/王族
鹰生产时最少是双胞胎,多的可达三四胞胎。母鹰产卵后,耐心肠把它们孵化成小鹰,细心肠照顾它们。但过不了多久,母鹰便减少小鹰的食品,驱使它们相互争食,直至其中的强者吃掉弱者。小鹰因饥饿难耐,把兄弟姐妹撕得血淋淋的,然后囫囵吞入腹中。母鹰和父鹰其实不为丧子而伤心,反而在一旁鼓励强者。母鹰和父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优越劣汰,由于只有强者才可以在卑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其二,让小鹰从小就明白“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若不心狠残暴,便无生存机会,而为了生存,可以不顾一切。
一只小鹰诞生六七天后,母鹰为了避免它学会爬行,就会对它进行残暴的训练,让它生命的第一反应就是飞翔。由于爬行对鹰来讲是羞辱,而飞翔则是高贵和英勇的意味。等小鹰能飞起来了,母鹰就会把它们翅膀中的大部份骨骼折断,然后把它们从高处推下去。小鹰虽然因折断了翅膀中的骨骼而浑身剧痛,但它必须挣扎着飞翔,否则就会摔死。挣扎使它们的翅膀得到了供血,在短时间内即可康复,而康复后的翅膀将坚固如铁,更具气力。原来,母鹰之所以折断幼鹰翅膀中的骨骼,是为了让小鹰翅膀中的骨骼再生。有很多小鹰在翅膀中的大部份骨骼被折断后,没有挣扎着飞翔起来,便坠落到山谷中摔成了一朵朵血淋淋的骇人之花。
大多数人以为,小鹰诞生后应当由母鹰哺养,事实并不是如此。它们刚诞生没几天,母鹰就会给它们断食,不让它们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睡觉。它们被饿晕了,脑袋耷拉着,浑身仿佛没有一点力气,就连眼睛也好像睁不开了。
但母鹰仍不可怜它们。它们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如果再不进食,生命都会有危险。小鹰终究被饿得不行了,脑袋一点一点地低下,仿佛低到低处便再也抬不起来,要与世长辞了。但就在低到半截时,它们突然“呼”的一下把脑袋抬起来,睁大了布满血丝的双眼,发出一声声嘶鸣。
小鹰在失望中发出的嘶鸣极具震动力,那种尖锐、刚强之音,仿佛是从它们喉咙中飞出的一把把利刃,闪着夺目之光刺向目标。母鹰听到了小鹰的嘶鸣,从巢中一跃而起,马上给它们吃的东西。母鹰知道,小鹰能在失望中不倒下,而且表现出愤怒,说明它有在失望中迸发气力的能力,由此也证明它就是真实的鹰了。人们听了这个故事后,终究知道,鹰的精神是从苦难中被激起出来的。
还有的小鹰长到了可以爬行的时候,母鹰就把它推到巢边,让它向悬崖下张望。崖下的冷风和昏暗的光线使它浑身发抖,想缩转身子进入母鹰的怀抱。这时候候母鹰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崖边上下起伏,让身躯画出漂亮的弧线。母鹰是为了让小鹰看看飞翔是怎样的。作为一只鹰,是不应当恐惧悬崖和黑暗的。
母鹰盘旋一会儿后,回到巢中,用身体将小鹰一点一点向巢外推去。小鹰吓得缩紧了身子,岩壁布满荆棘,有棱角尖锐的岩石,还有深不见底的河流和尖叫着跑来跑去的土拨鼠。母鹰长鸣一声,用力将小鹰推了出去,小鹰哀叫着,身体在空中飘来飘去。天气虽未入秋,小鹰却像一片飘零的叶片,要过早地落到崖底去。母鹰将小鹰推向崖谷的同时,振翅而起,飞向山后面去了。小鹰在坠落中想攀住树枝和藤蔓,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就要落地了,它突然在挣扎中展开了双翅,盘旋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向上飞起。
它缓缓地向上飞行,最后落在山顶的一块石头上。崖谷仍然阴暗而无声,小鹰看着深崖,好像刚刚才认识它似的,久久没有转动一下头颅。后来,小鹰发出一声鸣叫,从石头上向远处飞去。天空高远,阳光炽烈,它渐渐变成了一个小斑点。
鹰的生存中充满很多游戏规则。鹰经常会对捕获的猎物抓而又放,放而又抓,一直到将它们折腾得精疲力竭。鹰有时会毫无惧色地扑向比它大数倍的动物,追逐和吓唬它们,以此验证自己的胆量;有时还会从巢中兴奋地飞到空中追逐飞行的昆虫,学习这些飞行小动物进攻和回避进攻的方法,以增强自己的捕食技能。天气好的时候,鹰会在天空中翱翔、翻飞,速度疾如箭矢,使人惊叹。鹰常常会做出一些恐怖的动作,以恐吓他者,保卫自己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它会竖开端部和颈部的羽毛,然后将头凶悍地向前伸出,并张开双翼,脚爪向前,仿佛要马上扑向对方,让对方不能不对它们警觉起来。鹰的恐吓和夸耀更是在飞行中进行的,有同类入侵自己的领地时,它们便发出大声的嘶鸣,仿佛在呼唤更多的鹰来围歼入侵者,直到入侵者吓得飞离它的领空为止。
除在天空中飞翔时可以被目击外,人是看不到鹰的具体生活的。大多数鸟儿都喜欢阳光、草地、鲜花和河流,喜欢从中寻觅快乐,享受幸福。鹰却不,它们总是待在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隐身于洞穴中,不管外面怎样热烈,它们历来都不会张望。
鹰对天气的要求颇高,但凡飞翔或外出捕食,必选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你绝对不会看到天空中有鹰。鹰十分珍重自己的羽毛,从不让它被雨淋湿或落上雪花。如果遇上雨天和雪天,它宁愿饿肚子,也不让自己的羽毛遭罪。外出捕食时,如果发现自己掉了羽毛,它就会放弃捕食,把自己掉了的羽毛衔回巢中。鹰活着的时候,是绝对不容许自己的羽毛遗失的。
鹰对死亡决绝的态度一样使人惊叹。鹰不会等死,它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就飞到悬崖中,在岩壁上把自己撞死。悬崖深不见底,所以谁也不会面到鹰的尸骨。一名牧民曾见到鹰自戕的一幕:它去抓一只猎物,没想到那只猎物反而死死咬住它不放。它向天空飞去,数次想把那只猎物甩开,但都未能遂愿。最后它嘶鸣一声,向悬崖一头撞去。随即,它和那只猎物双双坠入悬崖。
鹰的寿命与其他鸟类相比可谓最长,它可以活到七十岁。而要保持如此长的寿命,它就必须在四十岁时为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非常痛苦的,却可让它的生命取得新生。原来,在高空飞翔、在荒野中抓捕猎物的鹰到四十岁左右时,它那尖锐的双爪便开始老化,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舒展自若地抓捕猎物;它的喙上也已结上一层又长又弯的茧,一动即可碰到胸膛,对进食阻碍很大;最使它痛心的是,双翅上的羽毛也厚厚地堆积在一起,使它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在天空中轻盈地飞翔。
这时候候,它面临着一个艰巨的选择:要末等死,要末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进程,让生命取得新生。
鹰都会选择让生命新生。经过仔细视察,它选择了一个除自己以外,任何鸟兽都上不去的峻峭悬崖,然后用一百五十天左右的时间让自己取得新生。首先,它会在飞翔中突然撞向悬崖,把结茧的喙狠狠地磕在岩石上。它会用很大的力气,一下子便把老化的喙和嘴巴连皮带肉磕掉。它满嘴流着血飞回洞穴,忍着剧痛等待新喙长出。
新喙终究长了出来,它立刻进行第二道工序,用新喙把双爪上的老趾甲一个个拔掉。那一样又是一次血淋淋的更新。不久,新的趾甲长出来了,它紧接着进行第三道工序,用新的趾甲把旧的羽毛扯掉,再等五个月,新的羽毛又长出来了。只有经过这一系列残暴的更新,鹰才可以再次在蓝天上飞翔,并收获三十年的生命。
它的这一系列生命更新充满了危险,极有可能使自己疼死或饿死,但它照旧勇于向自己挑战,勇于让自己在死亡的边沿取得再生。
鹰可以为自己的生命去挑战,但一样也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在外飞翔、捕食一天以后,鹰于傍晚时分回到巢中,它将头曲折靠到肩上,用一只脚站立,而另外一只脚则缩回羽毛中取暖。整整一夜,鹰都用这类“金鸡独立”的姿式休息。
清晨,鹰用喙把羽毛梳理整齐,然后开始打扫巢穴,在一夜中它留下一些羽毛、粪便和吐出的食丸,它要把这些东西逐一清除出去。忙完这些,巢外已经是朝阳东升,它活动一下双翅,感到两翼在今天颇具活力,因而振翅飞向蓝天。
鹰的一天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