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从谢绝他人的宣判开始
文/唐宝民
16岁那年,他看了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那些具有强烈画面感的镜头,和让人心动的故事情节,唤起了他内心全部的热忱,从此他对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到达了痴迷的程度。他立志要从事电影事业,所以高考前,他对父亲说:“爸,我想考北京电影学院。”他的父亲是一名着名作家,平时对他要求极严格,听儿子这么一说,便说道:“考电影学院不是那末容易的,你别想甚么是甚么!”
虽然表面上否定了儿子,但他还是尊重儿子的意愿。他想试试儿子是否是搞电影那块料,第二天就从单位请了一名年轻的女导演到家里来,想为儿子把把关,看儿子能不能吃电影这碗饭。儿子放学后,发现家里来了个女孩儿,父亲对他说:“这是我们单位新来的导演,让她看看你适不合适做影视。”那位女导演看了看他,说:“你给我演一个小品吧!”他满脸通红,怯怯地问:“小品是甚么啊?我没演过啊。”女导演看他手足无措的模样,就说:“那你随意给我演点东西吧。”从没在他人眼前表演过的他,羞涩地低下了头。见此情形,女导演就笑着说:“做导演是吃开口饭的,我看你这性情,好像不合适做这个。”女导演的一句话,宣判了他的前程,他的父亲也因此认为他不是从事电影那块料,便不让他考北京电影学院了。
那一年,遵照父亲的欲望,他考入了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毕业以后,他被分到国防科工委,成为一位翻译,有了一份使人艳羡的工作。
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电影梦想,他在默默地做着准备,等待机遇。
1994年的冬季,他偶然经过北京电影学院,就走进去转了转,他在墙上看到一张破旧的招生简章,他的电影梦再次燃烧起来了,他连忙跑回家,对父亲说:“爸,我要考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父亲一听就急了,说:“你的工作是多少人羡慕的,哪能说扔就扔了呢!”但他这回没有听从父亲的话,他发了疯似的学起了电影专业知识,并参加了考试。1995年1月7日,是电影学院放榜的日子,他去看结果,终究在录取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1997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组,做了一段时间打杂的工作,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副导演,在工作之余,他写了《寻枪》剧本,并打算亲身拍这部电影。从那以后,他开始筹拍这部电影,他想请着名演员姜文来演,但他一个小人物,跟姜文连话都说不上。他的朋友刘建立帮了他的忙,联系了姜文,姜文看过剧本,并和他见了面,最后答应出演。演员解决了,但更严重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他无数次去找人投资,但都由于没着名气而被谢绝了。后来,还是华谊的王中军看了他的剧本后,决定赌一把。就这样,他的处女作影片开拍了。《寻枪》公映后,立即在业界引发了轰动,他也因此一鸣惊人。紧接着,他又拍了《可可西里》,再次震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界。再后来,他的《南京!南京!》又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取得了几个大奖。他就是陆川,一个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
他心中始终有个向上的梦想,要开花结果,成绩一番事业,光辉人生。在遭到否定的判决以后,他没有接受这个判决结果,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终究让它变成了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他人否定,被他人否定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否定自己。陆川的成功,就是他谢绝他人对自己的宣判的结果。勇于谢绝他人对自己的宣判,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