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的气力》(其一)
成功学的开创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应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没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起源地。”奥里森·马登也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那些出色人物的人格物资,就会看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开始做事前,总是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排除一切艰巨险阻,直到成功!”
自信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一个人的成功,从很多人的创业史上我们都可见一斑。自信可以从窘境中把人解救出来,可使人在黑暗中看到成功的光芒,可以赋予人奋斗的动力。也许可以这么说:“具有自信,就具有了成功的一半。”
一样两个努力工作的人,自信的人在工作时总会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度过:当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时,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有实力,当遇到实在没法完成的任务时,则认为或许任务本身实在太难。而缺少自信的人则会把成功归功于好的运气,把失败看成是自己本领不到家。只是由于这小小的心理差异,虽然二人花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但常常较为自信的那一方的收获要大很多。
国内外多少科学家,特别是发明家,哪一名不是对自己所攻克的项目充满信心呢?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只会一次又一次地激起起他们的斗志——他们认为:失败越多,距离成功也就越近了。但自信不是无缘无故地就会附着在人身上的,首先人要有真才实学,接着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信,并把它作为一种极为有用的动力。空有满腹自信,那只说得上是自以为是罢了。这类所谓的“自信”,不但不能推动人前进,反而贻害不浅。
网络评论人王小山说过:“没有真东西,只有信心的话,前程只有一条——死,而且死得很难看。”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过火,但事实上如果唯一自信的话确切是十分危险的。
一样,在我们的学习中,唯一自信也是不够的,自信应当与努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见到有部份同学在考试之际,没有一丝紧张,满怀自信地步入考场。但考试过后,这部份同学中有的分数挺高,有的分数却是羞于见人的。这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实很简单:这部份同学中一种是既自信,又刻苦认真学习的;一种是单有自信,却未付出努力的。这两类同学看上去都是充满着信心去应试,但由于平时知识的积累不一样,后果就截然不同。
所以说,我们做人,就应当先做一个满腹经书,然后才充满自信的人。由于自信只是一种虚无的气力,想要成功,就得让自信附着于“实干”这一燃烧自信的机械上,以使自信发挥出它应有的气力。
《自信的气力》(其二)
自信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总觉得自己不讨男孩子喜欢、而且有点自卑的女孩子,偶然在商店里看到一只漂亮的发夹,当她戴起来的时候,店里好几个顾客都说漂亮,因而她非常兴奋地买下那个发夹,并赶往学校了。
接着奇妙的事就产生了——许多平日不太跟她打招呼的同学,纷纭来跟她接近;男孩子们也来约她出去玩;更有很多人表示,本来死板的她,仿佛一下子变得活泼、开朗多了。
这个女孩心想:“都是由于我戴了奇异的发夹吧。”随即她想到店里还有许多其他样式的发夹,应当也都买来试试,因而放学以后立刻跑回那个商店。岂知她才进店门,老板就笑嘻嘻地对她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拿你遗失的发夹。(励志文章 )早上当我发现它掉在地上时,你已一溜烟地跑去上学了,所以我只好暂时为你保管。”
这时候她才发现自己的头发上根本就没有发夹。
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原来自信是一种气质,是一种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助动力。
起初那女孩是由于戴上新买的发夹遭到顾客的称赞而在内心构成了这样一种效应:原来自己戴上发夹还是很迷人的。在这样一种效应下,她的行动举止也自但是然地产生改变。她会抬头、挺胸、加快走路的速度,说话时会重视对方的眼睛,在公众场合更加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紧接着,就产生了上述事实。
而这就是自信的表现。继而我又想到了自己:高中那年的运动会,是自信让我超出自我,取得跳高比赛第一位的好成绩;大学的学生会招聘,是自信让我摆脱恐惧,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顺利被录取;考驾照时,是自信的气力让我调剂心态,从而顺利过关……
其实,自信是一种机遇,既需要善于捉住身旁转眼即逝的“机遇”,也要学会自己创造“机遇”;自信是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它能让人勇往直前、开辟进取;自信也是一种成功的境地,它能摆脱内心的恐惧,扬帆起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