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文章:人生需要信心
甚么是人生,甚么是信心?
我现在打算回答他:你见过参天的大树吗?如果说人生是那参天的大树,信心就是那挺立的树干。树干一倒,大树则倾;信心一失,人生则危。
其实信心是根脊梁,支持着一个不倒的灵魂,支持着人生的大厦;信心是盏明灯,照亮着一个期盼的心灵,照亮着人生的殿堂;信心是个路标,指引着一个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信心是《神曲》中的贝阿德丽采,带领着“我”走入神圣的天堂;信心是《老人与海》中的马林鱼,帮助老人与沙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人生之于信心,犹如航船之于舵手。如果航船没有舵手,就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就会在暗礁险滩中葬身,就会被惊涛骇浪所吞没。如果人生没有信心,就会在前进中迷失自我,生活就将变得暗淡无光,生命也就变得没成心义。活着,也只不多余下一个躯壳,活着,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人生之于信心,就犹如飞鸟之于羽翼。如果飞鸟没有羽翼,就不能展翅高飞,就不能掠太长空,就只能望空兴叹。如果人生没有信心,就不能取得成功,就不能实现夙愿,就只能怨天尤人,生命也就变得毫无价值。活着,也只不过是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活着,也只不过如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
人生是需要信心的,犹如花草需要养份。没有养份,花草就会枯萎、殆尽。即便苟活,也只不过是残红、惨绿,再也没有生机与活力了。
人生是需要信心的,坚定的信心。人生的道路,固然难以风平浪静,固然布满荆棘、充满曲折。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就总会看到希望,看到曙光。即便前路有再多的艰巨困苦,即便前方的风浪再大,也会执著寻求,无怨无悔。人生的价值其实不在于成功后的荣光,而在于寻求的本身,在于信心的建立和坚持的进程。
坚定的信心,不是历来就有的。信心总是徘徊于坚持与动摇当中,总是旁皇于前进与畏缩当中。信心的失去,固然有外在的迫力,固然有种种的无力与无奈,但主要还在于自己。外因永久靠内因才起作用。正如信心的重塑,需要外在的推动力那样,但终究,还要靠自己去完成,任何人也不可能把信心,深种于你的心中。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心。
人生如歌,信心如调。没有调的歌,永久不能成为真实的歌,而没有信心的人生,永久都是没成心义的人生。人生需要信心。有了信心,才可使你扒开云雾,见到光明,见到希望;有了信心,才可使你披荆斩棘,驶向成功的彼岸。
信心,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信心中,包括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会有信心。但是信心绝对不是冷冰冰的认识现象,它作为人们强烈认同的认识,是跟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心,常常伴随着灼热的感情。也正由于如此,信心总是在感情的驱使下,致使相应的行动。信心,不是仅仅深藏于人的内心的东西,它总是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动和实践意志。在信心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动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
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人生信心的稳定性。
信心,是人们在长时间的人生实践中逐渐构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括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时间影响。信心一旦构成,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一定的思想观点成为一个人的信心,除经过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入认同外,还有感情上的强烈支持。英雄事例等。
信心与人格是密切相干的,信心的稳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现。一个随便变自己信心的人,是没有原则的、不可信赖的人。某位名人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心呢!
这话在今天,仍给人以启示。固然,信心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信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对现实的反应,它必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信心的变化其实不可怕,只要信心能不断调剂和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它就可以从现实中,取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更有活力。()信心正是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信心常常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心的进程是一个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进程。
我认为我们必须理解,人生信心的执著性。
执著性不只是指信心稳定性,而更多地指具有坚定信心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动状态的稳定性。我们不能脱离具有信心的人来考察信心的特点。当一个人抱有坚定的信心时,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到信心所要求的事业中去。精神上高度集中,对自己相信和寻求的事业全神贯注,态度上对自己的事业充满高度的热忱,而且在行动上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应当说,这正是对待事业和生活的应有态度。只有投身于生活的怀抱,生活才能接纳你。只有全力以赴地为事业而奋斗,成功才会向你走来。固然,信心的执著其实不意味着盲目地排外,其实不意味着信仰的狂热和失去常的理智,而应当保持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聆听现实的声音,并保持判断是非的能力。另外,信心的执著是人们对人生大本大源、对社会事业的执著,而不是对个人名利的执著。事实上,当一个人执著于自己的人生信心和理想时,就会超脱个人名利,成为心胸宽阔、精神自由的人。
我认为我们需要明确,人生信心的多样性。
信心与理想是紧密相联的,正像理想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信心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情等方面的不同,会构成不同的信心。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会构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信心,比如在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事业、学业、生活等方面,都会构成一些信心。面对信心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信心的一致;另外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心有相同的地方,从而构成共同的信心,而且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心之间也常常有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信心的体系。如果一个人的许多信心相互矛盾,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那末他在行动选择时就会进退失据、莫衷一是。
事实上,一个人所具有的许多信心的大小和层次是不同的,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构成有序的信心系统。其中,高层次的信心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心,低层次的信心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心。这个信心系统可以说就是这个人的信仰。同时,由于最高层次的信心具有最大的统摄力,我们又常常把它称为信仰。需要说明的是,收于用词习惯的关系,我们很多情况下所讲的信心其实不是低层次的零星的信心,而是指人的基本信心或信心体系,亦即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