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念 > 正文

励志文章:当咖啡馆有了一颗宽容心

发布时间:2021-03-20

励志文章:当咖啡馆有了一颗宽容心

励志文章:当咖啡馆有了一颗宽容心

文/清风慕竹

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小镇上,有一家叫做尼科尔森的咖啡馆,在上世纪90年代它一直默默无闻。虽然欧洲人对喝咖啡情有独钟,就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说:我不是在咖啡馆里,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但深厚的文化传统并没有给它带来顾客盈门,在大多数时候,总是冷冷清清。

那时,不经意间,倒是经常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推着一辆婴儿车光顾这家咖啡馆。她总是在临街的一个角落里坐下,有时凝神瞧着玻璃窗外街道上的景象,若有所思,有时又常被婴儿的哭泣拉回到现实的世界里,急忙摇动婴儿车,以让她能够安静下来。更多的时候,她会拿起一支笔,随意在顺手抓过来的一张纸片上快速地写着甚么,恍如不牢牢地捉住,就会消失似的。

偶而,咖啡馆的侍者会走到她的桌前,问她需要甚么,她总是会有些忙乱地抬开端来,有时点上一杯最便宜的咖啡,有时干脆摇摇头,然后略显紧张地看着侍者的表情。还好,侍者从未显现过不屑或鄙夷的模样,那样差不多就相当于逐客令了。不管怎样,他总是面带微笑地一躬身,然后优雅地退去。这让她暗暗舒了一口气,对这家咖啡馆更加心生好感,为它不以衣貌取人的宽容。

她对自己的穿着的确没有信心,由于她是一个单亲母亲,靠着领取政府的救济金赡养着自己和幼小的孩子。她没有钱去购置衣服,像别的这个年龄的女人一样,让自己看上去更体面些。而且她到这个咖啡馆来本身就有些迫不得已,由于苏格兰的冬季实在酷寒难耐,而她租住的公寓又小又冷,来到这儿不但可以取暖,而且能够伸出手来,用笔写出她的梦想。

是的,虽然生活有些艰巨,但其实不妨碍人有梦想。她的梦诞生在24岁那年,一列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因意外而耽搁了4个小时,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凝望着窗外的草地、森林和蓝天,突然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男孩的形象闯入了她的脑海,她的手边没有笔和纸,她没法把那映象写下来,只有在头脑里天马行空地想像,一个构思就这样构成了。她有了写作的冲动,但生活仿佛总在和她开玩笑,到葡萄牙当教师,和一个记者相爱,结婚,生下一个女儿。然后是离婚,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拎着装着断续写下的小说碎片的皮箱,回到了故乡的小镇。俗世的生活是如此阴暗寒冷,她想逃离,笔下的世界成为她的向往,只有在那个空想的空间里,她才能为所欲为,通过那些人物,陈述自己的遭受和希望。

幸亏有了这个好心的咖啡馆,虽然她常常占据临窗的坐位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婴儿时而尖厉的哭声会打破这里惯有的幽静,虽然她只是极少买上几杯咖啡有所消费,但她历来没有遭到白眼、嘲笑和驱逐。它平和而慈祥,不嫌贫爱富,就像阳光,绝不吝惜地洒在每个人身上,历来不管哪一个人的口袋里有多少钱。

一部小说用时5年,终究就在这个不起眼地咖啡馆里完成了,一个身处贫困当中的女人的梦想也是在这里悄悄地展开了翅膀。后来的事情是羞涩的她根本没法想像的,她的书几经周折得以出版,随后迅速风行世界,短短几年时间,她的作品被译成60多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达2亿多册,几近就是转眼之间,她从不名一文,一下子具有了10亿美元的财富,乃至比英国女王还要富有。她就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

现在罗琳居住的爱丁堡小镇已失去了昔日的宁静,不计其数的哈利·波特迷和罗琳的粉丝们,前来寻觅她生活的痕迹。那个有着一颗博大的包容心的尼科尔森咖啡馆,目前已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咖啡馆里当年罗琳摇着婴儿车写作的地方,一如之前一样摆放着,简单与平淡当中,恍如模糊流落着旧日的时光。

和罗琳一样完全改变命运的咖啡馆是值得众人感激的,正是它的宽容,让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得以诞生,同时它也告知我们,要尊重那些身处贫困或生活逆境中的人们,只要他们不失去梦想,一切都可以改变,而我们自已,也常常因这样的改变而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