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敏洪:人的一生能否像大海一样壮阔
我诞生在长江边上,由于一诞生就和水打交道,所以对水有天生的好感。小时候站在长江边上,我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甚么地方的水比长江的更多。
我第一次见到海,大概是八岁左右,从故乡坐船到上海。船开到吴淞口外时,恰好晨曦初露,我站在甲板上四顾苍茫大水,一望无际,又惊又喜。母亲告知我,这就是海。从此在我心里,一望无际就和海连在了一起。长大后我才知道,其实那次我们还没有到海,只是到了长江的喇叭口,和海交汇的地方。
真正看到海,是上了大学以后。大三那年,我突发奇想,从北京骑自行车一直骑到了北戴河,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碧蓝的海,那种愉悦的心情到今天也不能忘记。那个时候,北戴河的水里还能够看到鱼,岸边还能够抓到活的螃蟹。那个时候,海洋还没有被破坏和过度开发,跳下海,碧蓝清澈的水就把你包围。由于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后来我又去过几次北戴河,但发现水质愈来愈不好。有一年我下海游泳,上岸时发现身上竟然粘了很多黑色的油污,从此不再去北戴河。
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下的大海平静而迷人,但只要是爱海的人,就一定了解或领略过大海凶悍的一面。我第一次领略海的利害,是20年前从天津坐船去烟台。那是一艘不算太大的客货混装船,显得很陈腐,锈迹斑斑。船在黑夜中航行,起初还算平静,没想到半夜遇到了风浪。船在巨大的波浪中被打得东倒西歪,左倾右斜,颠簸了整整一夜。坐在船里,我觉得随时都有可能被大海吞没。终究在惊骇中到达烟台时,我觉得自己像重生了一回。
我是一个喜欢游泳的人,到了海边就一定会下海游泳,而且非常喜欢游到离岸边远一点的地方去。在大海里游泳,心情十分舒畅,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据记载,当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办公时,突然有一天晚上狂风大作,黑浪滔天,毛泽东当下对手下一挥手,说:游泳去!任谁也挡不住。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就想象那种搏击大浪的豪迈。记得有一次我在厦门的海边游泳,在大浪中游离岸愈来愈远,结果体力耗尽,差点没有游回岸边,从此对海更多了几分畏敬。
由于爱海,所以凡有去海边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大连到海南岛,大部份的沿海城市我都去过。有时候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痛苦和挫折,去看大海就成了我排忧解愁的第一选择。每次看大海无边,听到海浪澎湃,我就觉得心里的郁积一扫而空。法国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曾沧海难为水”的诗句。我想,世事沧桑,人生起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海上的一艘船,需要掌控方向,躲避险滩暗礁,不断前行,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像大海一样壮阔。
在与海有关的诗歌中,我最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食粮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个亲人通讯/告知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知我的/我将告知每个人/给每条河每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愿你在尘世取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是我同时期的一个诗人,从他的笔名“海子”就能够看出他对海的迷恋。惋惜,他还是没有参透海的内涵,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了却了自己的生命。其实,与海联系最密切的不应当是春暖花开,如果面朝大海是你的选择,那末惊涛骇浪、狂风暴雨才是生命应当面对的事实。
海洋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壮阔,给了我们情怀,给了我们诗歌,也给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食品。或许我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理想,但可以有一个共同的欲望,那就是一生最少要看一次海。海是生命的渴望,也是生命的寄托,让我们像爱惜生命一样来爱惜海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