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极心态是怎样构成的
消极心态是怎样构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的。是受身旁环境、教育的影响,潜移默化而逐步构成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说法。
你是不是得了“消极症”?人大致有五十四种消极情绪和表现,这里的“消极树”上,仅罗列出常见的八种。
一个消极的苦果,便足以损坏我们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乃至对全部人生历程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消极的苦果,皆由经年累月养成的八种人类习性所生发:
1、缺少目标。这就是缺少人生的目的和方向,缺少自己生活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不知道自己想取得甚么,不知道为何而活着,不知道命运在自己掌握当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会怎样,生活会怎样,家庭会怎样,财富会怎样;没有动力,没有豪情,没有信心;看不到机会,没法掌控自己的心态、生活、工作和学习,一如水上浮萍,东漂西荡,不知何去何从。没有怠惰的人,只有无目标的人。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就是没有目标的人。由于连“梦想”都没有,哪还会具有甚么?
2、惧怕失败。惧怕失败的缘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进程中,都遭受过无数的挫折,因而,失败的恐惧感经常伴随着我们。这类恐惧感来自对过去“伤害”(遭挫折、被嘲笑)的记忆,造成内心的胆怯和脆弱,从而产生消极的想象力和预期的失败感。当人们在作出一个新的决定时,心态消极的人常常想到曾遭受过的失败景象,因而忧愁畏缩,裹足不前。
3、惧怕被谢绝。我们在生活中遭到过太多的谢绝,父母谢绝我们、老师谢绝我们、朋友谢绝我们,领导谢绝我们。我们听到过太多的“不”--不行、不能、不好、不可以……因而在内心深处留下了障碍。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被谢绝的种种可能就立刻出现。惧怕遭到嘲笑和打击,惧怕失去自我信心的恐惧,妨碍我们开口求助,阻碍我们前进。
4、抱怨与责怪。人们一旦遇到问题和障碍时,总是找借口,找理由,其目的就是推辞责任,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不利”都推给外界和他人。其本源是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在他们不能重视困难、面对自我,不能到达心理平衡时,就自但是然地选择了一种回避行动,即把责任归咎给他人。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掌控不够,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是可怜者。
5、否定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法面对不如意、不利的事物,因而夸大障碍,找借口来回避,从不找自己的缘由。这是一种脆弱、胆怯和无能的表现。
6、做事中途而废。不明白人生历程实质就是克服困难的进程这一道理,对事业没有坚强的信心和决心,不能坚持到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挫折可能带来的种种伤害。因而认为不可能实现,不可能到达,不可能成功,迅速放弃自己原本的努力。做事中途而废,主要还是由于“惧怕”。“惧怕”是由于对自己没有掌控,自认能力不够,自信不足,同时,总看到事物消极失败的一面,因此显得胆小、脆弱、忧愁、犹豫、找借口(推辞责任)。随着局势的发展,惧怕的程度与日俱增。惧怕承当责任,使心态轻易就超过承受的极限,因而开始推辞责任。推辞责任的最多见方式就是抱怨与责怪,以进为退,为自己开脱,仿佛总是他人不好,他人不对,极真个情况便是不是定现实,扩大障碍,以期用他人的同情来掩盖自我的空虚;一旦找到借口,便主动打退堂鼓,终究中途而废。中途而废一旦常常产生,成为习性,必定恶性循环,加重“忧愁、犹豫”的态度,从而更加胆小脆弱。一如《诗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人生必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7、对未来悲观。就像下坡比上坡容易一样,人类仿佛天生有“悲观”的偏向。要积极很困难,要消极很容易;要乐观很困难,要悲观很容易。悲观的情绪像瘟疫,会迅速沾染开去。悲观与前面几大习性有关,可称做一种消极的“并发症”。因缺少人生的意义与目标,必定心胸狭隘,眼光短浅,看不到美好未来;因“惧怕”中途而废而无成绩感,一定自惭形秽,因此得过且过,表现得十分自私;为了保持做人的最后一点点“尊严”,必定要以愤世嫉俗、怨言满腹、猜疑妒忌、易怒等方式来宣泄,以缓释内心深处的悲痛。
8、好高务远。表现为不切实际的空想,也就是所谓的白天梦,他们会把成功寄托于一些不可能产生的荒唐想法上。比如,想象与某大明星结婚啦,自己的父亲是大人物啦,突然有一天,某人或某个失踪多年的远房亲戚叫自己继承巨额遗产啦,常常在这类“幼稚”的心态下生活,必定加重“侥幸”的心理,而不愿脚踏实地,拾级而上,奋斗成功。却不知,要实现以上离奇的想法,也是要奋斗的。好高务远者为了弥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粉饰内心的空虚、脆弱和恐慌,必定做人做事虚伪,挖空心思贪图虚荣,以暂时麻醉自己。
总而言之,上面我所说的一切,还是归咎于心态有问题。我之前常常提起的忧患意识,实际上也是一种心态不好的症状。
来源:八秩老翁创作励志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