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信带给加西亚
《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Hubbard,最早发表于1899年。这篇百年前的文章,几近被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翻译出来,印制了亿万份。纽约中央火车站曾将该文印刷了150万份分发出去。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俄国兵士都带着这篇文章,日军从俄军俘虏那里发现了它,如获珍宝,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的每一位军人、公务员、老百姓都具有这篇文章。现在,它已成了任何管理学或成功学不可或缺的经典,被一代代人所广为传诵。
实际上,这类把信带给加西亚的精神在我国一直深远流传,上溯到《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一脉相承的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引以为豪的良好传统和责任意识。传统的“五四”精神,更体现出在时期前进的洪流中积极地前行,审视自我、完善自我、勇于奉献的一种崇高的责任感。
在现今社会,这样的责任感更多地体现在敬业当中。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涵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酷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取得一种荣誉感和成绩感。可以说如果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都具有敬业精神,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进步,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有的人,让他把信带给加西亚,他会说出一万个不可能,并且举出种种理由支持他的观点,却历来也不会费心去斟酌如何完成他应当完成的目标。敬业精神,不单单是完成平常的工作,朝酒晚五点卯报到,而是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联系在一起的,是和诚实取信、质量效力、企业形象联系在一起的。在普通而平凡的岗位上,浑浑噩噩、混天度日是一种态度,扎实勤恳、日清日高又是一种态度。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普通的工作作好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事情作好就是不平凡。这样的道理仿佛人人都会说,但却极少有人能做到。
或许,大家已急切想知道《把信带给加西亚》的内容,下面就是这篇传世之作。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使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获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没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取得他的合作。
怎样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以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以后,并没有问:“他在甚么地方?”
像他这类人,我们应当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凝听他人种种的指点,而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常人没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惰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局势度,仿佛已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胁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实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履行吗?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他过世了吗?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是我的工作吗?为何不叫查理去做呢?急不急?你为何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样样去查那个资料,和你为何要查的理由以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甚么类,而不是甚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类被动的行动,这类道德的愚行,这类心灵的脆弱,这类迁就的风格,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危险境地。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他人采取行动呢?你登广告征求一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乃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类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进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这类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人为“那些为了便宜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和“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没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久长而耐心肠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一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延续的整理进程。公司负责人常常送走那些明显没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样繁忙,这类整理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理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以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一个老板只保存那些最好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敬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不是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类人永久不会被解雇,也永久没必要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焦心肠寻觅这类人材的一段长远进程。这类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取得。他在每一个城市、村落、乡镇,和每一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遭到欢迎。
世界上亟需这类人材,这类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