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文章:你不够优秀,由于你不够孤独
一家著名公司的董事长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公司危机均化险为夷,使企业屹立不倒,记者问他:“您将公司化险为夷的灵感来自何处?”他说:“林中独步。”
我深有感悟,有的时候,我们繁忙了很久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由于我们焦急的情绪和浮躁的心态掩盖了事物的根本,这让我们仅仅在表层着急繁忙,做了大量的无用功,反而效果甚微。
在更多时候,独处产生感悟,感悟产生灵感,灵感产生进步。我的很多工作灵感是在睡前躺在床上,在黑暗与沉寂当中让全身心放松下来,灵光乍现想出来的。每当此时,我就会拿起床头的手机或AppleTouch或打开笔记本电脑或拿起身旁的纸笔,记录下脑中瞬间闪过灵感(我随身携带可以随时记录的工具),然后马上电话通知我的团队成员,第二天他们就将这些灵感转化成非常精彩的工作创意,获得难以想象的好结果。这个习惯让我逐步明白:完全的思考常与完全的孤独为伴。
有一句歌词这样唱:“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群人的孤单。”唱出了很多人的心灵状态。现在的人没法回避的就是——孤独,心灵的巨大孤独。有人说:人,生来孤独,因此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安然地面对孤独。我只承认这句话的前半句话,后半句是错得一点谱都没有!我的理由非常简单,现在的人虽然身处闹市,但是心灵没有安顿的地方。如果他们不能安然地面对孤独,又能怎样?所以,必须学会安然面对孤独。安然也得安然,不安然也得安然!你别无选择。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会面对孤独,这是成熟人格的一个基本特点。或许是独生子女的缘由,身旁除父母以外我的身旁就没有太多的人陪伴,只有书籍是我最好的火伴,所以从小我就学会了与孤独相处,我认为我可以忍耐比较大的孤独,乃至依赖迷恋这类孤独。
我非常痴迷工夫电影,从小到大,都是如此。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工夫电影中的绝顶武林高手都是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很多绝世武学。张三丰,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与太极剑,终成一代宗师。我觉得,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并开始思考时,这个人材开始成熟,由于只有这个时刻才有了创造的可能。
看过刚刚风行华人世界的电影《叶问》(甄子丹主演)的人都知道,叶问是一个喜静的人,让我印象最深入的镜头就是叶问与木人桩的独处,他总是无言无语地用木人桩练习咏春拳,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或许他在这类孤独与寂静中与自己对话,独自探索咏春拳最深处的奥秘。
我书房的窗户正对着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街道,但是每一个周末我总是喜欢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开始我的写作与思考。不远处的冷冷清清、车水马龙与我书房内的安静平和构成了极其夸大的对照,而我却非常珍惜这类闹市中的安静,正是这类安静让我想通了很多平时在热烈的办公室里百思不得其解的困难。每每想起一个个安静思考、快乐写作的日子,我都能逼真地感遭到那种“世界峥嵘,心灵美丽”淡定和从容。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讲建立人脉,但很少有书叫人去孤独,建立人脉的成功方法并没有错,但是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进行孤独的思考,构成一种通盘的布局也是确保你的奋斗能够成功的必备条件。
夜晚,是面对孤独最恰当的时候,但是现在的很多人,惧怕这份心情,就把时间交给了电话与网络。我经常觉得电脑和网络的产生让人愈来愈没有思想了,想象力更加的贫乏了,我写的文章观者甚众留言甚少,而我上传的视频和图片却能引发汪洋的评论。
没有人承认自己一生会碌碌无为,但仿佛又没有人心甘甘心地去与孤独为伴。这个年代,很多人向往的比较浮躁:金钱、美女美男、地位、文娱、周游世界,这些都是漂浮在表层的人类需求,很少有人问问自己的内心深处最最想要的甚么。
我非常赞同一种说法: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苏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万科的王石是孤独的,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产第一品牌的构成应当得益于这份独守,同时王石以六十多岁的高龄问鼎珠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家登山第一人;
张海迪是孤独的,这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学者以惊人的专注和坚守完成了很多健全人历来不敢想象的著作,现在的她继邓朴方先生以后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联主席;
阿甘和许三多是孤独的,却以三流的智商和独有的愚钝和真诚成绩了很多聪明人几辈子的积累也难以企及的成绩。
世界上分成三种人:人手,人材和人物。后两种人常常是孤独的,“人材”会承当一定程度的孤独,而“人物”会享受当下的大孤独!
每一个人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询问:你,够优秀吗?
但是,你最好先问问自己:你,够孤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