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励志文章:苦难的价值
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萧洒轻松,但是,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知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惟独人生没有第二次。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固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为何?人们分析这类现象并不是由于环境卑劣,而是由于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仍然杳然,因而他们万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发大批死亡。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晓得为什么而活的人,几近任何痛苦都可以忍耐”。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甚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而这类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甚么期望了。”假设一个人在窘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记得一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哭泣,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入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承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位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唯一他和mm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和觉悟,却在烈火中冶炼出了真金。这位精神医学家在惨无人道的环境里经过视察研究,终究写出了揭露人类命运的这部精神产品。山东聊城有一名青年高考落榜后,面对一无所有的家境、疾病缠身的父母,决然走出家门去济南捡破烂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寒冬尾月蜷缩街头也是常有的事。为了保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研究生,他居然将自己每天的生活标准控制在一元以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体重降落到45千克。但是,硬是靠着对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挣钱,一面勤奋学习,前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作家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个人诗歌专集,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
可见苦难与不幸是人生的伴侣。轻易得到的幸福,人们常常不知珍惜;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贵。苦难的意义正在于此。
生命科学家告知我们,时间与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过客。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从容面对苦难,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能去寻求高质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