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满胜:人生不是在家里想出来的
与英语的缘分命中注定
大学本科被调解到地质专业,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经济,一直以来认为英语只是一种工具的张满胜从没想过终究会选择做英语老师。现在的张满胜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选择和改变,觉得把英语作为一生的事业多是“命中注定”的。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张满胜在大学里经历了一段交不起学费,乃至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日子。由于英语成绩突出,让学校的老师帮他开办了一个初、高中英语培训班。这样,张满胜才得以一边教课一边赚生活费,解决了经济困难,也培养了他对英语教学的兴趣。由于对地质专业其实不感兴趣,张满胜从大二就开始温习准备考研,在一名师兄的鼓励下,他决定跨专业学习经济,而且一定要到北京来。两年努力准备以后,张满胜以经贸院第二名的优良成绩考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满胜说,能来到北京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亲眼见到那些原来只能在书本里或照片上看到的东西,那种感觉是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不能理解的。来到北京,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和希望。”
在不断的摸索中看清方向
像所有大学生一样,张满胜的大学时光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比如,毕业后怎样赡养自己?1998年,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研究生刚刚毕业的张满胜加入到了当时Tom网网站构架的团队中,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出色的英语交换能力让他在这里得到了发挥的空间,专门负责网站技术方面的对外联系和交换工作。8个月的时间,张满胜经历了Tom网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当时的网络媒体还不发达,在内容上只能与纸质媒体合作,借用他人的稿子来丰富自己的页面。这样的工作方式让张满胜觉得缺少创造性,当时,他还在新东方兼职教英语语法,斟酌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终究选择留在了新东方。在这之前,张满胜还做过翻译、节目主持等等,而以后在新东方工作的四年里,他渐渐发现,原来自己不管做甚么都始终没有离开英语这个圈子,他明白在这个领域里自己可以做出成绩,也能够得到快乐。张满胜认为,既然决定就要做到最好,即便做不到这个领域的权威,也要向这个方向努力。斟酌到自己毕竟不是英语专业出身,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他决定到英国去探求对英语更深层次的理解。几年的教学经验加上自己在新东方出版的书刊,让张满胜得以顺利走进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语专业硕士,在具有近800年历史的剑桥大学里,张满胜取得的不止是英语方面的知识,更感遭到严谨的学风和踏实不浮躁的人生态度。
张满胜认为,每一个人年轻人都该有梦想,但在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实践之前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在与学生的交换中,张满胜也一直鼓励大家应当行动起来,“人生不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一定要走出家门,在行动中去总结、去尝试哪一种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从而渐渐明朗自己这辈子能做甚么,能做好甚么。”
学英语要重视思惟方式
语法是让很多学习英语的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张满胜始终认为,学英语要重视思惟进程,而语法要表达的就是思惟进程。张满胜形象地把语法比喻成做菜:“就像你到餐厅点一盘鱼香肉丝,上菜后你知道这是鱼香肉丝,但很少关注这盘菜的配料,吃的进程其实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一样,一个很简单的英语句子,大家都能看得懂,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何老外会这样说。这是由于我们只晓得拿语法规则去套,但不了解英语的思惟方式。”张满胜从小就爱思考爱总结,总是习惯在现象背后揣摩出规律来。高中看到英语老先辈萧乾的一篇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文章,其中提到学好英语要重视“多读、多想、多练”,张满胜豁然开朗,更加深信自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英语学习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学英语、英语老师教英语,很多时候会堕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只停留在单词和短语上。单词和短语固然重要,但是只靠背单词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单词忘记了、英语也就没了。所以掌握英语思惟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张满胜说,语法不是束缚你造句的,而是引导你依照英语思惟习惯去正确的应用英文。他从大学开始就重视在跟外国朋友的交换中,向他们请教更多关于思惟方式的问题,他关注的是一句话为何这么说,而不是死板的语法规则。大一那年,张满胜坚持主动敲开外教的门,大胆地跟他们交换,提出疑问,这样的努力让他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始终在学校里遥遥领先。广泛浏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也为他往后的英语图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者让我写出好书
刚到新东方教语法,张满胜就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讲课,他认为一个老师必须有自己在教学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以后的几年里,张满胜连续出版了多本有关于英语语法学习的书籍。其中很多内容是他本身经历的英语语法圈套和困惑的总结和积累,聚集成了现在十分畅销的《英语语法新思惟》初、中、高三级。这样的内容让他的书在众多说教性的语法类辅导书中显得十分独特,遭到了很多读者的追捧。张满胜说,当初在写《英语语法新思惟》这套书的时候,他只是抱着想与大家分享自己学习英语的心得和体会,他也曾担心过自己的“一家之言”是不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令他意外的是,书出版后他就不断接到各类读者的来信,说他的书思路清晰,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心中一直以来的语法难点和疑点解释得十分透彻。铛铛网上读者对他的书也是好评如潮。有了大家的认可就有了继续写书的动力,即便在国外读书的日子里,张满胜也没有中断写作,他的书更是在半年里再印了三次,同时也被很多学校的英语老师推荐给学生。这样的肯定让张满胜欣喜之余又多了几分自信和使命感,他觉得自己就像是架在老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一方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他了解汉语的思惟方式;另外一方面,在与老外多年的英语交换进程中,加上自己勤于思考和总结,他也知道英语的思惟方式,他要把更多地道的英语思惟转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
张满胜说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边讲课边写书,现在他也已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讲课是为了能跟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交换,了解他们的需求、学习英语的困惑,从而能更好地在书里帮他们总结解决的方法。面对很多学生在邮件里提出的英语学习上的困惑,张满胜有时十分着急,怕学生对问题不能有最正确的理解,而写邮件来把一个语法现象解释清楚可能要好几页,所以很多时候他会直接把电话告知对方,然后免费给学生讲上一个小时,直到学生可以真正理解他才满意。张满胜说:“讲课的受众毕竟有限,通过写书,我可以与更多的读者进行交换。我希望尽我所能,写出好书,这样读者与我可以进行高质量的沟通。我信奉爱迪生说过的话: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礼物。”
乐观感恩让生活更快乐
在张满胜的价值观里,除工作以外,生活里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珍惜。他说活得快乐、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帮助才是人生的意义。张满胜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朋友,他愿意与陌生人交换,关爱朋友,认为朋友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天性细致的张满胜如果连续去一家餐厅几次就可以记住服务员的名字,并亲切地称呼他们的名字,他认为这是对他人的尊重,能让他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取得更多的信任。
回想起小时候在乡下放牛干农活的日子,和大学时交不起学费、吃不饱饭的日子,张满胜记忆更多的是老家的美景和大学里同学老师对他的帮助。如今,辛苦和艰巨虽都已远去,但这些在他看来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和珍贵的记忆。张满胜说:“人生总会遇到很多困难,让人觉得压力很大,但要乐观去面对,我始终相信未来会变好的,而每一个困难都是对人生的一次提升,让你更坚强、更晓得包容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