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励文章:进步的动力,气力的源泉
人生,需要鼓励与鼓舞;生命,需要阳光与温暖;心灵,需要滋润与满足。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精神需求远比物资需求高很多,物资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
有调查表明:73%的雇员认为如今的鼓励比过去更少,84%的人说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成绩,而最使人吃惊的是50%的人说他们只付出了保住职位所需要的那点努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本能地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戴尔?卡耐基说,鼓励更容易令人改正毛病。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现在,愈来愈多的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而不是打骂出来。作为一家企业,要鼓励员工上进,又未尝不需要如此呢?职工是需要鼓励的,鼓励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卡尔?威特的教育》第11章“我时刻注意夸奖儿子的妙处”中有这样一段:“我发现让儿子适应偶尔得到嘉奖的方式,他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动。由于已构成习惯,儿子知道怎样做会使我高兴,他也为此而高兴——对自己的良好行动感到满足和高兴。”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许多行动都是遭到一定的鼓励而产生的。因此,鼓励不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家长,都应当学会用艺术的方法对员工、孩子给予鼓励。
10月9日,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乃至于获奖者本人也感到惊讶。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奥巴马,究竟是嘉奖还是鼓励?看看颁奖词中的最后一句话:“诺贝尔委员会赞成奥巴马的呼吁,‘如今我们每一个人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去应对全球挑战了’。” 许多人认为,诺贝尔委员会将今年的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是为了鼓励其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因此选择奥巴马更多具有鼓励的意味。奥巴马说,他将把这一奖项视为“行动的呼吁”,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
希望常常能给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人多一些鼓励,这是最有效的良药,看似平淡,却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