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辟金融故事:钱都去哪儿了?
故事一:
有一个商人到了一个山村,村庄周围的山上全是猴子。
商人就和村庄种地的农民说,我买猴子,100元一只。
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试着抓猴子,商人果然给了100元。
因而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这比种地合算很多了。
很快商人买了两千多只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
商人这时候又出价200元一只买猴子,村民见猴价翻番,便又纷纭去抓,商人又买了,但猴子已很难抓到了。
商人又出价300元一只买猴子,猴子几近抓不到了。
商人出价到500元一只,山上已没有猴子,三千多只猴子都在商人这里。
这天,商人有事回城里,他的助手到村里和农民们说,我把猴子300元一只卖你们,等商人回来,你们500元卖给商人,你们就发财了。
村民疯了一般,把锅砸了卖铁,凑够钱,把三千多只猴子全买了回去。
助手带着钱走了,商人再也没有回来。
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们深信商人会回来500元买他们的猴子,终究有人等不急了,猴子还要吃香蕉,这要费用啊,就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依然到处是猴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股市!
这就是传说中的信托!
这就是传说中的黄金市场!
这就是传说中的房市!
故事二:
这是酷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一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誉度日。
这时候,从外地来了一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适合的过夜。
就在这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能不提供信誉服务)。
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租金。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避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宣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甚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甚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知了我们一个甚么道理?现金是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而经济永久存在炒作!
故事三:
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由于全部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情势,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
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外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参与
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寄存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兜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能够了)-——失业;
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活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