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路上必读的十个教育哲理故事
1、走进星星的世界
如果你没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有一个美国年轻军官接到调动命令,人事令上将他调派到一处接近沙漠边沿的基地。
他不想新婚的妻子随着他离开都会生活前往受苦,但妻子为了证明夫妻同甘共苦的深情,执意陪同前去。年轻军官只好带着妻子前往,并在驻地附近的印地安部落中帮妻子找了个木屋安顿。
该地夏天酷热难耐,风沙多且早晚温差变化大,更糟的是部落中的印地安人都不懂英语,连平常的沟通交换都有问题。
过了几个月,妻籽实在是没法忍耐这样的生活,因而写了封信给她的母亲,除诉说生活的艰苦难熬外,信末还说她准备回繁华的都市生活。
她的母亲回了封信跟她说:“有两个囚犯,他们住同一间牢房,往同一个窗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泥巴,另外一个则看到星星。”
妻子倒不是真的想离开丈夫回都市,原也只是发发怨言罢了!接到母亲的信件后,便对自己说:“好吧!我去把那星星找出来。”
从尔后她改变了生活态度,积极地走进印地安人的生活里,学习他们的编织和烧陶,并迷上了印地安文化。
她还认真地研读许多关于星象天文的书籍,并应用沙漠地带的天然优势视察星星,几年后出版了几本关于星星的研究书籍,成了星象天文方面的专家。
“走进星星的世界。”她常常在心底这样跟自己说。
提示:打败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走进星星的世界,常常就可以找到生命的依归与生活的目标,请不要抱怨环境让你没法一展长才,并努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星星。
2、暴雨起时莫下山
人若怕鬼,鬼就吓人;人不怕鬼,鬼就怕人。
一名参加夏令营回来的同学问我一个问题:假设在登山的时候,下起了暴雨,你该马上下山还是等待救济?我说:“应当马上下山。”同学说:“错了,应当继续前进。”我奇怪地问:“山上的风雨不是更大吗?”
那位中学生告知我,那天凌晨,他们登一座高山,刚行至半山腰就遇上了大雨。他们要下山,带队老师不同意,反而要他们赶快往山上走。结果,他们一鼓作气冒着风雨登上了山顶。傍晚下山的时候,他们发现那条道路被水冲洗过了,路上残留着许多石块、泥沙,而且越往下走,泥沙堆积的厚度越高。
提示:往山顶走,风雨可能更大,但不足以危及生命;如果往山下走,却有可能遇到山洪致人于死地。
3、有斑点的珍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但是,珍珠上面有一个小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因而,它就用刀子把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斑点仍在,再刮一层,斑点还在,刮到最后,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人们常常坚持完善而扔掉了一些他们本来可以有的东西,但他们是不可能具有完善的,虽然他们还在永久找不到完善的地方到处搜索。
想寻求完善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类欲望落空也是常常产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使是最好的,也不等因而最完善的。
提示:高标准自然是美好的欲望,但是楼外有楼,天外有天,凡事宜从实际动身。
4、少了一个发夹
回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受;孤单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久长;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最软弱。
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自豪。她们那一头黝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平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因而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依样画葫芦拿走了五公主的;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因而,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九十九个。
隔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知道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全地别着一百个发夹,所以都懊恼得很,却说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讲:“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由于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想固然的是王子与公主从此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提示:为何一有缺憾就拼命去补足?
一百个发夹,就像是完善美满的人生,少了一个发夹,这个美满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来就有了无穷的转机、无穷的可能性,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5、自我检讨
人生最大的成绩在于不断重建自己,使自己终究能知道如何生活。
夏代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没必要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原因。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华的人,尊重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提示:遇到失败或挫折,假设能像伯启这样,肯虚心肠检讨自己,马上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末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
6、自我克制
成功来自于你对自己真正酷爱和善于的事业的专注——而非来自对每偶然事情的挑战。
一个商人需要一个小伙计,他在商店的窗户上贴了一张独特的广告:“招聘:一个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适合者可以拿60美元。”“自我克制”这个术语引发了争辩,这引发了小伙子们的思考,也引发了父母们的思考,自然也引来了众多求职者。
每一个求职者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考试。卡特也来应聘,他忐忑地等待着,终究,该他出场了。
“能浏览吗?”
“能,先生。”
“你能读一读这一段吗?”他把一张报纸放在卡特的眼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顿地朗诵吗?”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来。”商人把卡特带到他的私人办公室,然后把门关上。他把这张报纸送到卡特手上,上面印着卡特答应不停顿地读完的那一段文字。
浏览刚一开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爱的小狗,小狗跑到卡特的脚边。这太过分了。许多应聘者都因承受不住诱惑要看看美丽的小狗,视野离开了浏览材料,因此而被淘汰。但是,卡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在排在他前面的70个人失败以后,他不受诱惑一口气读完了材料。
商人很高兴,他问卡特:“你在读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你脚边的小狗吗?”
卡特答道:“对,先生。”
“我想你应当知道它们的存在,对吗?”
“对,先生。”
“那末,为何你不看一看它们?”
“由于我告知过你我要不停顿地读完这一段。”
“你总是遵照你的诺言吗?”
“的确是,我总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突然高兴地说道:“你就是我想要的人。”
提示: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年轻人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
7、“低就”未必低人一等
戴着手套的猫,抓不到老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打算正式进军台湾岛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因而进行公然的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一再挑选,一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便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由于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低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由于一开始就可以从低微做起,干他人不愿干的事情。
提示:“低就”未必低人一等。对许多选择就业岗位的人们来讲,重要的不是先瞄准好多么使人羡慕的岗位,而是一开始就建立好正常的就业观念。如果干甚么都挑三拣四,或以为选准一个岗位即可以一劳永逸,那末你便可能永久是真实的低人一等。正如台湾的女作家杏林子所说,“现将社会,昂首阔步,得意忘形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有资历自豪的却不自豪的人材是真实的高贵。”
8、为什么而学
对一只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有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白发,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居然号陶大哭了。办公室有个新来的年轻人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由于甚么难过。他说:“我怎样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作诗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快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样不难过呢?”
提示:研究学问、学习技能,应当是为充实自己,千万不能为了逢迎他人的意旨,或随时期潮流而盲目地进行,否则目的不能达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宝贵的光阴才最惋惜。
9、目标的重要性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千米之外的三个村庄步行。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落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知他们随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千米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近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何要走这么远,什么时候才能走到?有人乃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落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因而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仿佛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但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千米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千米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提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保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10、鹅卵石的故事
善射者所以成名,不在其箭,而在其的。
在一次上时间管理的课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道:“你们说这罐子是否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否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或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渐渐地倒进罐子里。(励志故事 )倒完后,因而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知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肠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的学生们。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当这些事都做完以后,教授正色问他班上的同学:“我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甚么重要的作业呢?”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不管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很多满,如果要挤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门课到底讲的是时间管理啊!”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其实不是我要告知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这位教授故意顿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知各位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或许以后永久没机会把它们再放进去了。”
提示:对工作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肯定处理的前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对人生旅途中出现的事件也应如此处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处在哪一年龄段要完成哪一年龄段应完成的事,否则,时过境迁,到了下一年龄段就很难有机会去补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