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候语 > 正文

高三励志故事:中专生征服沃顿商学院

发布时间:2021-01-21

高三励志故事:中专生征服沃顿商学院

高三励志故事:中专生征服沃顿商学院

听人说,90年代,沃顿商学院连续8年在全美排名第一,它每一年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收20名学生等等。能被沃顿录取,我想这样的成功,离普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太远。

中专生名叫乔惠存,一个来自东北齐齐哈尔的男青年。乔惠存大致经历是:15岁考上辽宁轻工学校,中专毕业,到齐齐哈尔明月啤酒团体当技术员;24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经济学研究生;26岁在几千名求职者中被中信总部录用;29岁辞职当老板,创办咨询公司;32岁,经过两年的考试和申请,被沃顿商学院MBA录取,现在美国念书。“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 我见到刚刚回国的乔惠存。印象中他对我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最大的优势就是我的执著: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成功!我相信这句话:没有甚么是不可能产生的!如果我们能有这样的理念,成功实际上离我们其实不遥远。” 不错,这一特点早在上中专时就显现出来,现象是跑步。乔惠存中专时坚持每天跑步,晨跑4年,从没中断过,他永久比同室人早起两小时。“开始我也起不来,我们寝室8个人,凌晨都不吃早餐,8点爬起来直接去上课。我想要自己改变这类习惯,每天凌晨6点起床跑步。可第一天起不来呵,一屋人都睡着,东北冬季多冷呵,零下二十几度,一出被窝冻得要命,我坚持早起4天,好了,不再觉得不舒服。“有种理论说,人用三周时间就可以改变一种习惯,我只用了4天。再比如说我练字,我母亲说我字写得不好,将来签个字甚么的多难看,我就开始练,每天值曰生扫教室的时候,在一片灰尘飞扬中我练半小时书法。到后来,跑步呵,练字呵,我不觉得有多痛苦,反倒能从中找出很多乐趣。” 乔惠存的好学和自律,让人觉得近乎残暴,一些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做到了。像练吹口琴,他直练得嘴唇都磨破了。中专4年,几近没看过电视、没读太小说。“这个社会倒底需要甚么样的人,我会按这个标准来塑造自己。这个进程会很痛苦、很枯燥,但我能忍耐。由于每成功一步,我都会遭到鼓励,有成绩感 16岁时,他写了一篇曰记,总结了10个必须学英语的理由。他们中专的校长常说:懂技术、能管理,会一门外语,是复合型人材的标志。“我想我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材,必须学好英语。英语自学我坚持了11年,从中专第二年一直到毕业,每晚我站在走廊里,用小收音机听大连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英语讲座,11点听完了再睡。上英语课,每次大家都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才会叫我答,他说我是班里的‘英语王牌’。 “我的动力和毅力来源于我的梦想----成功。我有成功的愿望,而且非常强烈,越强烈我越想实现它。” 英语带给他新的机会, 研究生毕业后,乔惠存去了他最想去的公司中信总部。“所有的人都不信,像我这样的经历,会被中信录用,他们还不信我没走后门。在中信,我不认识一个人,只递了份简历,听说往中信扔的简历有4500份,最后只录取了9个人。“我也好奇为何选中了我,后来听说是由于我的经历特殊,中专毕业,又在工厂工作那末多年,还有亚冬会给我写了两页纸的推荐函……”19岁,乔惠存的同龄人刚上大学,而他已回齐齐哈尔,到啤酒厂上班。在工厂5年,给了他很大空间,包括各种学习。“工厂的学习环境和蔼氛很差,大家只喜欢饮酒和赌博。我对他们说;第一我不会打牌,第二也不会饮酒,就座门口给大伙儿把门吧。我申请了这样一个看门的角色,坐门口看我的《新概念英语》。利用这5年时间,我把一至四册老老实实看了5遍。”

有次,乔惠存去北京参加一个国际啤酒研讨会,会上,只他一个人能用英语跟外宾对话,所以遭到注视,拿到了所有的演讲稿。他用半年时间把这几万字的演讲稿、专业论文翻译出来,并寄给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啤酒协会会长齐志道。

“老先生竟然当天给我回了信,5篇译文全部发表。这事在我们啤酒团体很轰动,由于有史以来没人在国家一级啤酒杂志上发表过文章。”

在乔惠存看来,工厂的机制不是按人的能力来评价、提拔人的,因而决定先读两年研究生,充实一下自己,然后再做新的决择。

考研究生,对他这个中专毕业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在啤酒厂开报考证明时,他人根本不信他乔惠存,还能考上哈工大经济学研究生。

考研前,他挨个儿去见导师,都不愿要,缘由是没录取过中专生,怕他即便考上了也跟不上。但考试时,乔惠存的英语成绩排名第一,复试也是第一。33人报考,最后录取了3个人。

他的导师开始也不想要,但后来讲:“我不在意他只有中专学历,就看中他英语比较好。”

“现在看来,在这样一个大型国企、这样一种机械化大生产的管理模式下工作5年,对我是极宝贵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帮助。比如读书时,我的很多同学,包括现在的外国同学,都没有这类工作和管理经验,我能讲出的东西,他们根本不知道。

“实战”中的危机让乔惠存选择了留学

“念研究生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当时我有‘转正’的感觉,我终究能进正规、名牌大学读书了。哈工大是黑龙江最好的学校,对我来说是殿堂。入学前半年,我疯狂地学习,英语提早过关,后半年免修,这使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多彩,否则我会被困在学习里。

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是1996年在哈尔滨召开,1994年底开始前期准备。导师把自己带的5个研究生都推荐去了亚冬会,面试后,乔惠存和另外一个同学留下来。

乔惠存认为他在亚冬会组委会遭到的“实战锻炼”,比MBA的案例教学还管用,特别是谈判。

“组委会刚成立时,我们甚么通讯装备都没有,领导让我出去谈几台寻呼机回来,我就去了哈尔滨最大的一家寻呼台,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项目。

“人家问我援助了寻呼机,我们能有甚么好处?我说可以替你们做广告,开通一条‘亚冬会热线寻呼’专线,结果我一次拎回5台寻呼机。

“由于不够分,第二天我又去了,这次想签约它为‘亚冬会指定寻呼台’,老板说你得答应我个条件,我就签。他说你毕业后,就到我这工作,我给你一个公司做经理。我说我才25岁,他说没关系,我说行呵,结果他就签了。我又拎了几台寻呼机回去,遭到领导表扬。第二天,我为这家寻呼台策划的宣扬仪式轰动全市。”

当乔惠存10分钟内签下“韩国大米”为“亚冬会指定大米”的援助合同后,立即被投资老板任命为组委会洽谈部主任。后来他们连续为亚冬会签了方便面、矿泉水、可口可乐等一系列援助合同。

“从1994年干到1995年底,整一年,我们这个部一共谈成了1500万元的援助。亚冬会这份工作,让我全方位地进入商业领域。在拉援助的同时,我要帮助企业策划,它怎样利用亚冬会赚钱。到最后,我能在30分钟内,策划出一个客户满意的建议书,我曰后从事咨询业的许多理念,就是那时建立的。”

“我就是喜欢干有挑战性的工作。中信公司是我工作过的最好的公司,我在中信学到的东西,是我一生不能忘的。但在中信干到第3年,我想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而它给我的空间和我想要的有一定差距,我就决定离开了。”

1999年,乔惠存注册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京城信达”。他说干公司这3年,最大的感受是特别痛快。“我们跟客户谈判,帮企业出主张,创造了很多价值,我能看到自己帮他人赚了很多钱,固然我自己也挣钱了,否则,我就没能力支持连续两年的留学申请,包括各种考试费用。由于我底子差,所以我考的次数比较多,光是GMAT就考了6次、雅思3次、托福一次。

“我决定留学是在我的公司壮盛时,我们刚接下一个展览中心咨询项目的单子。这个单子是与世界知名的M国际咨询公司和财政部下属的一家有背景的国有公司艰苦竞争后得到的。()这次成功的挑战给我带来了成绩感,更带来了危机感。

“听说M公司在这个单子上花了两年时间,开始我根本没想和它竞争,我只是家小公司,它是国际--流的咨询团体,只招清华、北京大学这类名牌学校的毕业生,或是毕业于美国、欧洲名校的毕业生。”

他想与M公司合作,直接把电话打到了项目经理的办公室,但遭到了谢绝,人家说:“我们历来不跟小咨询公司合作。”

“那我们见个面聊聊,行吗?”他又问。

“我们没有时间。”电话被挂断了

“我有这样的心理:当他人鄙弃我、嘲笑我、妒忌我、排挤我时,我只有一种方式来回应:我要做得更好!放下电话后我默默地想,我一定要成功!我甚么怨恨都没有,既然谢绝跟我合作,那我就跟你竞争,别看我小,但我有我的优势。”

在争来生意连同自尊的同时,乔惠存也认清了去路:“我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凭我的实力和学历,是很难跟国际知名企业竞争的,可能偶尔我会赢,但终究还是竞争不过人家。而且我的公司很难做大,很难超出。我要留学,我得充电。”

2002年7月,乔惠存奔向了他梦中的美国。

“美国没有我想像得好,但沃顿比我想像得要棒。从外边看,它新建的大楼,设施是全美国、也是全球最早进的;从里边看,我所接触的同学,个个不但聪明,而且非常优秀。半年读下来,解释了许多我之前的困惑,纠正了我很多毛病的理念,在这里学到的金融知识,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在沃顿,有几十个国家的人,这里融合着世界各种文化……,到沃顿读书,我想我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