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候语 > 正文

高三励志故事:奇迹是自己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1-21

高三励志故事:奇迹是自己创造的

高三励志故事:奇迹是自己创造的

到了高考后招生的日子,我不由又想到十六年前,自己考大学时那段艰苦时光。

那是1989年的8月,我由于过度紧张,高考的三天里几近彻夜未眠,以致在考场上精神委靡,其结果可想而知:班上52名同学,考取的42名,唯一10人落榜,其中就包括我。

看着同学们都相继领到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准备着奔赴大学校园,我的心里犹如刀扎,那年8月的盛夏对我来讲是灰色的。

在悲伤之余,一种不伏输的情绪也不断在我心里涌动,我不相信大学对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决定复读。

父母知道我的想法后,便开始忙活为我报补习班,可我在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不上任何补习班,一个人在家自修!

这的确是个大胆的决定,由于历届的落榜生,都要在补习班进行复读,而我的做法几近闻所未闻,父母坚决反对。我却有自己的道理:由于我本来就读的高中,是我所在城市最好的学校,但我却感到对那里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而其他的高中,教学水平都不会比它更强。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算不错,资质也不差,高考失利的缘由一是精神过度紧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我是个爱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人,个性有些孤僻不太合群,对学校的那一套制度存在很强烈的抵牾情绪,委曲去逢迎,很难会有好的效果。

在父母的反对声中,我在家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把被褥、参考书搬进去,我便躲进小屋成一统,开始了一个人的“自修”,我称之为念“高四”。

我先是花了很长时间分析那年的高考试卷,弄清楚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再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温习计划,并严格实行。

在我的计划中,规定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也就是说,除吃饭睡觉,我几近每天都独自沉迷于书山题海,没人交换,几近没有文娱,那种枯燥和孤独的滋味可想而知。我在痛苦中不断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要克服孤单。就这样,我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便爬起来背单词,上午是看书里理清概念,下午是翻参考书研究解题方法,晚上就自己进行摹拟考试,自己判卷,每晚都学到11、二点。实在厌倦了,就翻翻小说。

偶然间我看到了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它立刻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也是被单独关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小屋内,孤单得快要发疯。他偷到一本书,是本枯燥的象棋棋谱,虽然之前他对象棋毫无兴趣,可在百无聊赖中,他便靠研究象棋打发日子,并从中发现了无穷的乐趣,使他羁押时本来枯燥的日子变得生动起来。他竟靠着自己的研究,成为一个象棋高手。在被释放后,他的棋力竟可以与世界上最强的棋手平分秋色。这个故事极大地鼓励了我。我想我就是那个犹太人。我刻意把兴趣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用心去发掘中它们蕴藏的乐趣,果真发现本来令我烦感的数理化竟蕴涵着无穷的妙趣,那一个个定理,和由定理推行的公式,竟可以完成对我们这个世界的高度概括,我们还可以借助它们来解决很多困难,这令我学习的兴趣大增。此时,读书算题对我来讲,竟成了一种乐事。我一个人自学,遇到困难后没人可以帮助,只有靠自己冥思苦想。由于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每当在经过一番艰苦的思索,把困难解开时,那喜悦真是没法形容。

我真的着迷了,仅管当时对年仅18岁的我来讲,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引发我的兴趣,但那时我的兴趣却全部投入到了学习中,真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长时间的“闭关”,我渐渐地胖了,整天躲在小屋里不见天日,我的脸色变得苍白,但我精神头儿却出奇的饱满。

固然那时还是有干扰,它来自家父母,他们还在劝说我去读复读班。春节后他们竟瞒着我,给我报了一个重点高中的补习班,被我断然谢绝,父亲与我大吵一架,但最后尊重了我的选择。看到父母那忧愁的眼神,我不知道怎样去安慰他们,只有投入到学习中,我才会忘却烦恼。高考的失利使我变得坚强,在孤独中一个人苦修,使我练就了对窘境的忍受力,勤奋的学习使我尝到了奋斗的乐趣。此时的我已非常自信,我已渐渐感到通过近半年的自修,各科的知识点在我的脑海里已脉络清晰,对知识的理解比上次高考时明显深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是我对本身能力的肯定。这时候,上大学的欲望已不那末迫切,即便是上不了大学,我相信靠着自己的自学能力,也能掌握某种技艺,成为某行业的行家内行。

邻近高考前的两个月,我已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课程的整体温习。为了适应考试,剩下了日子我就每天在家里自己摹拟高考,训练实战能力。我按高考规定的时间,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渐渐又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考试方法,比如对数学,一定要控制好答题的速度和填空选择题的准确性,这样就能够保证分数不至于太低。对化学,在答题前应先在草纸上默写出元素周期表,这样对答题会有很大帮助。经过几十次的摹拟后,分析着自己作为判卷老师,按严格得乃至有些刻薄的标准批下了的分数,我的信心更足了。

7月6日,高考前一天,我和平常一样,躺下便睡了,睡得很香。第二天果然精神焕发,正常发挥。

高考后的第2天,我就开始整理书籍,准备去卖。父母说等发分数后再说吧,我却说我肯定能考上。整理停当后我才发现,一年来我看过的参考书落起来有一人多高,而我做的试卷也是一样的高度。坐在它们中间,我不由感到一阵酸楚,直到此时我才感到“高四”的一年自己实在是付出的太多太苦。

后来,我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在街道办事处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办事员们听说我是在家自学后考上大学的,都颇感惊讶,由于我的分数是我们这里复读生中最高的。而我的父母也向我传递着他们的同事在听到我没读补习班,靠自学考上大学的传奇后,流露出的佩服之情。我已不再是他们指责和担心的不孝子孙,成了家里人的自豪。躲到小屋,我哭了,没有人知道我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和承受的巨大压力。

事实证明,我当初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着自己的选择的做法是正确的。每一个人都有合适自己的方法,不要生搬硬套他人的东西,要对自己有信心。这就是我用实际行动证明的经验。

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18岁那段难忘的“高四”岁月,并鼓励自己,克服苦难。那段时光,将是我一生的美好回想。

暂时在高考中失利的朋友们,在看过我的故事后,我想你们也一定会对重新开始的未来充满信心,那就去找出合适自己的方式,重头再来吧。我相信,只要自信、自强,每一个人都会成功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书写出一份独特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