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礼贺词 > 正文

将进酒 李白

发布时间:2021-04-13

将进酒 李白 翻看古诗,写到饮酒常常都是豪饮,动不动就是几百杯、几千石,好像诗人酒量都很好一样。

诗仙兼酒仙的李白,在《江夏赠韦南陵冰》中写“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一石差不多等于一百千克,这样算来李白一旦发起愁能喝200吨酒?

又比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昂萧洒,充满狂放的气味。至于如何才能“得意尽欢”,李白说“会须一饮三百杯”。难道真要一次性喝300杯酒?




图/《望庐山瀑布》,现代,戴敦邦,国画;场景取自《望庐山瀑布·其二》。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大比喻和浪漫想象,将庐山香炉峰的奇伟景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诗向来喜欢夸大,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玉盘珍馐值万钱”等等,所以200吨、300杯应当只是文学上的夸大手法。

那末问题来了:真实历史中,李白作《将进酒》时究竟喝了多少酒呢?




图/李白像,据故宫南薰殿藏品摹绘,现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博物馆

1

唐朝诗人“海量”之迷

唐朝诗人集体给人一种爱饮酒的印象,随意拉出一个,基本上没有不能喝的。

王绩自称“醉吟先生”,李白人称“酒仙”、“酒圣”,白居易自称“醉尹”,皮日休自称“醉士”、“醉民”,陆龟蒙及其夫人更是酒中伉俪,常对饮,吟诗作文。

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酒文化氛围使然。

状元出身的贺知章,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相当于今天副部长级别了,饮起酒来也是恣情纵意,绝不在乎形象。他与李白共饮时,身上没带钱,就解下代表着官员身份的金龟袋换酒喝。不但没有被人诟病,反而成为士林中的美谈。

这类氛围下,真是酒量想不大都不行。




图/《金陵酒肆留别》诗意图,戴敦邦,国画。反应了唐时的宴饮。

唐朝宗时期宰相元载就是个典型的酒量“被喝大”的例子。据署名为唐朝冯贽的《云仙杂记·酒魔》引《玄山记》记载,元载还没有显达的时候,是滴酒不沾的,后来做了官,同寅们想方设法劝诱他饮酒,酒量就愈来愈大,从日饮一斗到日饮二斗而不醉,乃至嗜酒如命。

可见在唐朝文人圈子,不会饮酒的要学着饮,酒量小也会变得酒量大。

另外一方面,唐朝的酒由于受酿造技术限制,酒精度数很低,所以人们才能开怀畅饮。

唐朝诗人们喜欢用饧、饴来比喻酒。比如高骈的“花枝如火酒如饧”、刘禹锡的“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等等。

饧是唐时的甜味调料,饴是一种麦芽糖浆。说明唐朝的酒口感是甜的,不像今天的白酒那末辣。白居易就说过韩愈:“户大嫌甜酒,才高笔小诗”。

另外白居易还有诗说:“绿饧黏盏杓”。绿是酒的色彩,当时的酒在酿造进程中容易混杂微生物,所以基本上都是绿色的。“黏盏杓”就成心思了,说酒粘糊糊的粘满了硫盏杯杓。

这哪里是酒,分明是黏稠的糖水嘛。

事实上,唐朝的酒,是由人工发酵方式酿造的米酒或葡萄酒。而制造现代白酒的蒸馏法,要到宋元时才传入。




图/古代酿酒生产图(图源来自网络)

唐朝酒通常是取食粮、水、酒曲,依照一定比例混合,装入大瓮中密封发酵而成。跟酒曲产生化合反应的食粮,大部份被糖化,只剩一丁点儿还能继续酒化。可不就是糖水了。

固然唐代也有高真个酒,是用更好些的酒曲酿出来的,所以相对纯净,色彩呈虎魄色,接近现代的黄酒。被视为高级酒,有白居易的诗为证:“世间好物黄醅酒”。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宋时期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⑴5°之间,少数能到达20°。李白平时喝的酒比较杂,有“千杯绿酒何辞醉”这样的民间粗酿,也有“玉碗盛来虎魄光”这样的高级酒。平均下来,大概也就在7、8度。这样低的度数,难怪李白等古代文人总好像是酒量很好了。

2

理性讨论:李白的真实酒量

李白的真实酒量到底多少?鉴于他写诗向来夸大,我们试着从尚写实的杜甫诗中找找线索。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图/《古贤诗意图》(局部),明朝,杜堇绘,纸本墨色,纵28厘米,横1079.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根据杜甫《饮中八仙歌》创作。

按古代的容量标准来换算:一斗是12斤左右。

从诗句看,李白喝了一斗酒后还能创作诗歌,可见不是烂醉,不过既然后来又“酒家眠”了,可见也差不多了,综合起来估计酒量就在12斤多点。

这里又有问题了,一次喝12斤酒,即使是7、8度的酒,但撑也能把肚子撑坏。所以也有人认为这里的“斗”绝非装食粮的“斗”。

一派认为“斗”是个特大号的羽觞,与李白的豪迈之气正好相匹配。

南宋诗人刘过的《沁园春》开头就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这里“斗酒彘肩”的典故来自《史记·项羽本纪》。当时樊哙勇闯鸿门宴,项羽口称他为勇士,赐与斗卮酒和生彘肩。

樊哙自然是英气干云,痛饮斗卮酒,尽啖生彘肩。生彘(猪)肩是人很难吃下的东西,斗卮酒跟它对举,明显也是常人没法喝下的,应当是容量很大。

据学者马执斌考证,杜甫诗中的“斗”应就是这类秦汉时期人们经常使用的饮酒器“斗卮”的简称。而据出土文物实测,“斗卮”容量大概跟当今的2升啤羽觞相当。




图/唐朝金羽觞,国家博物馆馆藏

另外一派认为,一斗也就是一杯而已。

根据是《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故此,李白饮酒的这个“斗”很可能就是古人盛酒用的长柄勺子,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也就相当于现在经常使用的一个玻璃杯。

如果以一杯来论,李白的酒量着实不大,我们又为什么总有种他酒量很好的印象呢?

大概不管是《襄阳歌》里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还是《月下独酌四首》中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的诗总带着豪迈的酒意,而酒意又凸显了他不畏醉的放达和不羁。

况且,还有在唐皇眼前作诗时,使唤高力士为他脱靴、杨贵妃为他磨墨的传说。在人们心中,李白再才高气傲,可能也只有酒壮人胆以后,才敢如此放肆吧。




图/《唐明皇招饮李白图卷》,明,杜大绶,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而作为李白的挚友,杜甫也其实不意在记录李白的酒量,“李白斗酒诗百篇”捉住的是李白边饮酒边长吟不辍的放达形象。这样的李白才与我们认知中那个“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的李白,是相吻合的。

至于李白酒量具体是12斤,还是2升,抑或是一杯,又有甚么关系呢。

3

诗酒盛世文化自信如何延续

李白浮云富贵,粪土王侯,又疾恶如仇,崇尚侠义,但最大的理想,还是济苍生安社稷。

李白曾以吕尚、张良、诸葛亮、谢安等人自比,很是自负。天宝元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得意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图/《李太白像》,现代,傅抱石,纵137.3厘米,横68.7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馆。

但是,唐玄宗给李白的供奉翰林只是个闲职,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李白空怀一腔报国热忱,满腹才华却无处发挥,还处处被排挤。失望之下,他主动辞请。玄宗以李白“非廊庙器”为由批准了,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满怀悲忿的心情离开长安,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八年后,公元753年,李白作出千古名篇《将进酒》。

这一时期,李白屡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外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中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看似在规劝岑元二人,又未尝不是在说服自己,想要一醉方休。




图/嵩山夕阳。李白曾与道士丹元丘携手游历嵩山,访仙问道。

李白在诗中还写道:“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可以相信,要说作《将进酒》时李白喝了多少酒,大概也就是曹植的《名都篇》中说的“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最接近李白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李白很明显在自比曹植的才华和境遇。听说曹植一心排解愁怀,于平乐观置酒宴客,一斗酒的价值就高达万钱。李白则在《将进酒》中有着不亚于曹植的英气:“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因此很有理由相信,李白就是想照着曹植的境地喝,完全地狂浪痛饮。

照这情形估计,得是烂醉了。以唐朝那种米酒的度数,恐怕真得喝上个12斤了。

话说回来,我们可以脑洞一下,李白当年若喝的不是低度数的甜酒,而是喝烈性白酒,比如泸州老窖,会怎样呢?

或许一下子就醉倒了,又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个落笔之时更加撼动五岳的李白。毕竟郭沫若曾说:当李白醉了的时候,是他最苏醒的时候。

不管怎样,我们应当都不会看到他消愁的颓态。他与曹植虽都求醉,但一个洒脱不羁,一个抑郁而亡。

与曹植所处的三国浊世不同,李白所身处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疆域辽阔、民富国强、政治清明,文化开放而包容。

大国的气度,滋养出文人高昂自信的精神和奔放的气度。他们以这样的胸怀寻求政治功业,不管得意还是失意,都豁然大度,豪情满怀。

所以,才会在“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悲叹以后,又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和“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和希翼。

这样与诗酒紧密联系的文化自信,浸润并渗透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久长地延续、传承和发展。

这也是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愿景。




图/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中的唐人宴饮图

回望去年,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吸引了国内外十四个国家近千名诗人共襄盛举,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而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也将于4月6日如期启幕,而作为启幕仪式重要组成部份的成都·泸州·凉山“丝绸之路”国际诗会也将于同期举行。

据悉,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由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协《诗刊》社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诗歌网、泸州老窖股分有限公司、《草堂》诗刊、华凯信和联合承办,旨在为国内乃至国外人士,显现一个更加多元、更加精致、更有内涵的酒诗版“丝路文明”。




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是一项旨在宏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普及诗歌的公益性活动。

承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是泸州老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宏扬者的责任担当,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著名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著名诗人、评论家李少君,诗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梁平,和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美国诗歌学院院长布兰达·希尔曼,奥地利诗人赫尔穆特·聂德乐,克罗地亚诗人丁尼克·泰利肯,美国诗人徐贞敏等国内外诗人,将共同见证新时期下第二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盛况。

通过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举行,愿世界各地爱好诗酒文化的朋友能一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传播大国突起的时期强音。